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科学经营学校

——访广西银行学校校长沈立君

2014-11-20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收藏

  沈立君,硕士,中共党员,高级讲师,现任广西银行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担任教育部高职高专金融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师”、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广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广西财经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直属企事业五一巾帼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广西银行学校成立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2001年划转到地方政府,直属广西教育厅管理。学校具有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就业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教育形式。学校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广西银行学校正秉承“耕牛”精神和“崇德尚人”的校训,朝着“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特色品牌”而努力奋斗。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沈立君校长是广西银行学校的第9任校长,也是第1任女校长,就是这位职教巾帼标兵,在中职教育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带领着学校重新走向辉煌,延续了广西金融职业教育黄埔的美誉。目前,17个专业毕业生均可“2+3”直升区内重点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10%的优质毕业生可直升广西师范大学等3所区内名牌本科院校。广西各大金融机构均表示,只有广西银行学校毕业生可享受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同等聘用机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极大提升,实现了学校“三品建设”,即成就高品位教师、高品质学生、大品牌学校。

  记者:沈校长,您好!2004年,在学校发展最艰难的时候,您带领师生员工成功扭转了局面,学校发展蒸蒸日上,能否请您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发展历程?

  沈立君:首先感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对我校的关注,2001年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划转到地方政府后,脱离了行业背景,老师流失较多,最低谷的时候,学生不到1000人。当时,学校面临生死抉择,是自己独立生存办学,还是跟其他学校合并,或者是变成培训部?学校召开教代会,经过三天大讨论,一致决定自己独立建制办中专。我提出“科学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前的学校管理,学校处于卖方市场,无论办得怎样,家长总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是中心,并不需要考虑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经营学校,学校处于买方市场,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我们为顾客——家长打造什么样的教育品牌即课程?二是我们为顾客——学生们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让他们快乐地成人成长?在此,学校、家长、学生位置发生变化,家长、学生是主导,他们成了我们办学服务的对象,所以改变了传统的做法,重构教育理念,用经营的视角去转变办学思路。我们确定的办学宗旨是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打造出自己的优质教育产品——“5金品牌”课程:金管家,金手指,金点子,金牌导游,金牌创意。

  从管理学校变成经营学校,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要经营好这个学校,我的目标是让学校不断增值。学生增值、老师增值、学校增值,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乐学、教师幸福、学校发展。在学校管理方略中融入人本理念:尊重人的保障机制——注重依法治校,彰显生命尊严;依靠人的责任机制——注重岗位创新,体现自身价值;凝聚人的动力机制——注重人的价值,尊享幸福;发展人的选择机制——注重管理艺术的有效目标性。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人在干的良好氛围。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广西区域经济服务,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广西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就把专业办到哪里。我接手管理的时候,学校只有金融、会计和计算机3个专业,现在已经发展到以金融事务、会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的17个面向市场需求的前沿专业。同时考虑到我校80%左右的学生都是女生,我们精心设计开设了传承广西民族文化的技术技能课程,聘请有“中华巧女”称号的黄肖琴大师,设立“中华巧女工作室”,培养广西老字号绣球手工艺传人,打造“刘三姐壮乡民族特色”品牌,与百色靖西民族博物馆合作,进行绣球、壮锦等民族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学生制作的绣球、壮锦等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受到广泛好评。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灵魂的百年职校,做成一个西南地区最好的金融类职业院校,一个中高职融合一体的国家示范校。

  记者:在“科学经营学校”理念的引领下,特别是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的育人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您刚才提到,学校的产品是课程,那么,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沈立君:示范校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金融事务、会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5个重点专业,以及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广西金英金融职业教育网3个特色项目。学校着力推进教育链、产业链、效益链“三链”融合,做到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基地,育一批人才,实现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使命。建设期间,金融事务专业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金融事务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制定单位、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立项课题组长单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3个专业均成为副组长单位;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均获2013年自治区教改一级立项,民族文化技艺“织绣”获国家民委国家级课题立项,学生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83人次,省部级奖项234人次。全国首届金融行指委举办的金融事务专业银行技能大赛落户我校,我校学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团队一等奖,个人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5个重点专业培育“金管家”、“金手指”、“金牌创意”、“金牌导游”、“金点子”成绩显著,并辐射和引领其他专业建设,使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创新“三双两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职业化”的课程体系,三双即双主体、双课堂、双导师,两新即突出职业能力创新培养,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四有新人;创新“五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即项目背景企业化、学习内容工作化、教师指导精细化、学生操作规范化、成绩考核动态化,将师生互动为核心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建成11门国家精品课程、58门专业课程标准、57门网络课程、27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特色教材;实现了课程、教材、教辅、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各专业遵循“三双两新”的总体要求,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职业化”的课程体系。金融事务专业依托工、农、中、建、交、农信社、村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构建“校企融合、分层递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上海鹏达等合作开发了“业务流程进阶式”课程体系;会计专业依托区域大中小型企业岗证单需求,构建“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用友新道等合作开发“课证一体型”课程体系;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依托生产性的影视创意设计工坊,构建“行动导向”主导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天影互动等合作开发了“艺术—技能”双维度课程体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世外桃源景区,构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神州视景等合作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依托电子商务实践园,构建了基于“双导师”制下的“2+3”人才培养模式;与南宁百信乐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了“三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

  记者:秉承“科学经营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成果,通过示范校建设,3个特色建设项目也有创新,您能否举例详细介绍一下?

  沈立君: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我简单介绍一下5个最典型的案例。一是以理事会为抓手,创新校企合作机制。针对国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不足,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够,校企深度合作难等问题,成立广西银行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二是实施“千日成长”工程,培育“德技双馨”人才。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千日成长”工程。通过“内修”、“外塑”、“才技”培训,实现“德技双馨”人才培养。三是企业植入校园,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呼叫中心基地”,学校教师进入呼叫中心基地进行顶岗实践,企业人员常驻学校对基地进行管理,实行“双岗双聘”制度。四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创业实践新路径。开发电子商务实践平台,组成“印象八桂”网上商城运营团队,学生利用该平台实习实践和自主创业,通过该平台搭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构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五是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构建现代教育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3个特色项目也都有创新,第一是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内嵌式”融合。积极推进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组成,以“共策、共建、共评、共赢”为机制的“三方联动、四共并举”的校企合作理事会、5个重点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三大体系文件编写,建立健全123个制度,涉及328家企业,314位教职工参与,超过1万名学生从该项目获益。第二是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孵化技能型“金领”。建成全国第一个以专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环境和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拓展中心、金融职业礼仪培训中心。314位教职工、300多家企业,合力塑造“明礼诚信、籍史促学、励志育人”的高素质“金领”人才,13668位学生从中受益。第三是“金英”金融职业教育网,助力广西金融梦起航。创设“金英”金融职业教育网,将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交流和共享。建成了广西金融网上图书馆、高清网络课程录播系统,完成教务管理等7个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每年提供2000多人的职业技能考证服务、2000多人次行业及社会培训、25000多人次资格考试。

  记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形成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化教师队伍,具体都有哪些做法呢?

  沈立君: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双师工程、国际化工程、双岗双聘工程、全员培训等5个工程,加强教师教学、实践、科研三项能力建设,让教师“站得稳讲台,找得准市场,做得了项目”。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实现了“2328”建设目标,即每个专业“2名专业带头人做引领、3名专业骨干教师做支撑、2名行业企业专家做支持、80%以上是双师”。通过实施5个工程,建成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培养国家教学名师1人,23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打造了一支由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及国家教学名师领衔、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

  一是名师工程,学校投入专项经费100多万元,引进、培养高职称、高学位或双师型骨干教师76名,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5人,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1人,有力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设立专业带头人津贴,鼓励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活力。培养了廖红等国家教学名师。

  二是双师工程,实施“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选派155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参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和参加技能大赛,加强校、省、国家级精品课建设,在精品课建设中培养合作意识,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目前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6%。

  三是国际化工程,选送36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合作,更新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带动其他教师观念的变革,以国际化视野培养人才。

  四是双岗双聘工程,新增行业大师、企业高管、能工巧匠、技术能手55人,形成89人组成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库。如聘请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的国家劳模、点钞能手英茵;“一级民间工艺艺术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有“中华巧女”美称的黄肖琴为我校技能课教师。

  五是全员培训工程,选送575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开展新老教师“一帮一、一带一”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引路、搭桥,帮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用于奖励教师在教改创新、成果转化中做出的突出成绩;通过校内专题培训、国(境)外学习培训、国内学习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培训教职工共计3583人次,提高了全校教师的职业执教干事能力。

  记者:学校在2010年率先成立了广西第一家职教集团,就是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并将校企合作作为示范校建设的核心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沈立君: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三级贯通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了集团理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理事分会“三级贯通”机制,集团理事会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参与育人、学生就业、战略合作、和谐发展,搭建了共同决策的平台;校企合作理事会,为集团理事会决策事项,搭建了贯彻落实的平台;专业理事分会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同制定、行业企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化评价,搭建了具体操作的平台。

  第二,实施10个对接,提升10项工程。一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做到广西金融经济的增长点在哪,我们就把专业开到哪;二是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做到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吻合;三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做到让学生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后培养过硬的岗位职业能力;四是实现“双师”专业教学能力与创新教学对接,做到成功实现教学深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全新培养,让每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五是实现基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做到校企共建共享一批职业氛围真实(或仿真)、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六是实行“三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作品获奖证书对接,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品获奖证书,三证书毕业达到100%;七是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与企业岗位培训过程对接,做到工学结合教学组织形式拉动的专业达到90%,“订单式”培养占毕业生比例达65%;八是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对接,做到全校学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九是引企入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形成别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和育人氛围;十是德育为先,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做到全面质量意识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植企入校,实现行业企业投入突破197万元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建成立元格子超市、油茶店、咖啡店、影视创作工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体验中心、呼叫中心基地、“印象八桂”网上商城运营中心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71个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4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考试站。实现“上学即上岗,上课即上班”,做到一个专业一个旗舰店,一个班级一个专卖店,一个学生干部一个专营店。

  记者:非常感谢沈校长接受本刊的采访!

  (本刊记者 易毅 特约记者 任占营)

(责任编辑:王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