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自尊自律,为人师表

2014-10-09 来源:教育部收藏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落实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非常重要,非常及时。说它非常重要,是因为高等学校教师是社会最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是青年的导师,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正如《意见》中所讲的,“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说它非常及时,是因为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在遭遇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学校奔涌而来。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我们的青少年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高等学校不是社会的真空,同样受到社会消极风气的影响,“极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因此有必要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树立正气,抑制邪气,把高等学校建设成神圣的学术殿堂、育人的高地。

  中华民族有重视师德的传统。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教师治学和育人的统一,主张“以身作则”,不仅重言教,而且重身教。韩愈《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也即传授做人的道理,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所以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当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十分精炼地诠释了“师范”的意义,也充分表达了高等学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师德建设?高等学校的教师都是有渊博知识、有理性认识的知识分子,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应该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自尊自律,明确自己所负的育人使命,以身作则,成为青年学子的榜样。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把师德修养作为入职培训的第一课,使他们认识教书育人的使命、师德的重要性。对于中老年教师主要强调淡泊明志、严谨笃学,敬业爱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能够引领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德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是唯一的途径。毛泽东主席说,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教师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当然也要学习理论,要广读群书,通过学习达自尊自律、慎独自爱的精神境界。

  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事,明确高等学校所肩负的培养人才、振兴学术、创新知识的使命,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高校教师要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中华美德,树立矢志爱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待人、慎独自爱的精神。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既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又具有时代的特征。高校教师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引导和把握好人生方向,提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高校教师要博览群书,文理联盟,理科教师可以读点文学艺术作品,提高文化修养;文科教师可以读点科普作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提高文化修养、思想品位、高尚情操。我国历代大师名师无不重视自我修养、注重道德文章。

  高校教师要树立严谨治学的学风,反对浮躁、反对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思想;反对导师霸权主义的老板思想,把学生当雇员,只使用不培养。总之要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高校教师的自尊自律是主体,但也需要有制度来保障,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就是一种制度保障。各个学校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顾明远)

(责任编辑:王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