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赵勉河小学
树木葱茏,绿草如茵,一幢四层集办公教学一体的综合楼与学生公寓遥相对立,中间是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场。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本地名人赵勉雕像矗立在广场,富有启迪意义的校训立于楼顶,师生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晨曦中,朗朗的书声不绝于耳;夜色里,宽敞的教室灯火通明。幽雅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如同置身一个游览胜地。来过的人都说,这里就是花园式学校,就如梦中的净土,而它――赵勉河小学,真真切切就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大山深处的一所农村小学。
我作为城区实验小学的一名中层干部,响应教育系统号召,2012年8月交流到了离城区8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的赵勉河小学担任校长。初到学校,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土操场,陈旧的教学楼,简易的小食堂,缺少功能室和现代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的水平更不能与这所近80年办学历史、明朝户部尚书赵勉故里的学校联系起来,24名教职工中大多为本地民转公教师,且平均年龄高达51.7岁,仅有1名女教师。就这样一所夷陵区最边远的农村小学,得服务于3个行政村,8千人口。家里但凡是有点办法的都送孩子择校而去,留下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但是,三年前这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三年来,教育督导部门把“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作为督导重点,关注偏远山区学校的发展建设,使得赵勉河小学同其他同类偏远山区学校绝处逢生,凸显生机与活力。
一流设施设备为学校发展奠基
2012年开始,区财政投入近6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校园整体改造。一幢高标准的四层教学综合楼拔地而起,信息技术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建成了高规格的学生餐厅,可容纳全校孩子同时就餐;一幢封闭的学生公寓,让住宿学生从此有了宽敞明亮的寝室;崭新的塑胶运动场给予了孩子们运动的快乐;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图书室拥有藏书近6000册,订阅各类报刊10多种;每个教室均装备了班班通教学系统,建有高标准的视频教学教室,“宽带网络校校通”,让大山深处的学校一下子与外面的世界“零距离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如潮涌来,开启了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新时代;建成1500多平方米的教师周转房,老师们居有其所,再没有了后顾之忧;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也逐步完善,先后建成正心广场、正心长廊;中心花坛古柏参天,绿树成荫,团花簇锦;30米长的正气墙幽静典雅,蕴含丰富。
如今的赵勉河小学配套设施齐全先进,校园环境典雅洁净,时时鲜花盛开,处处绿意盎然,整个校园都沉醉在花香墨香之中。2014年秋,学校先后顺利通过市级花园式学校验收、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市A级食堂创建,办学条件向现代化迈进。
多元的教师团队为学校发展给力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学校发展的基石。三年来,学校巧借教育改革东风,在全县统一部署下,启动了人才引进、城乡交流、省“启明星计划”、结对帮扶等一系列优化教师队伍的措施。目前,已成功引进“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6名,有力地解决了学科性师资匮乏问题;安排12名教师到城区交流学习,接收3人的“启明星团队”在校援教三年,接受片区2所学校6名教师、2名管理干部来校交流。在师资的融合交流中,学校利用城区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与区实验小学结成对子,打造两校共同体,实行理念共享、文化共构、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生、考核共担,学校11名教师与实验小学11名名师结对,每学期开展2次同课异构活动。同时,邀请区内外其他学校教师共32人次来校送教。
如今,学校师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已占总人数的40%,平均年龄下降到47岁,女教师达到9名。多股教师力量的融合,多元教师团队的搭建,多项教育技术的引进,赵勉河小学生机勃发,教师风貌焕然一新,仅2013年就有45%的教师受到了市、区表彰。
凸显的亮点特色为学校发展添翼
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奋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针对72%为住宿生、80%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现状,开启了心灵关爱系列活动。三年来,120人次的学生参加了与区实验小学的每周一期的“互换体验”活动,与结对伙伴同吃同住同学习。第一次走出大山的赵勉河小学学生参观了宏伟的三峡大坝、现代化的宜昌火车东站、国贸购物中心、中华鲟研究所等,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为留守儿童开辟“心语聊吧”,累计接待1440人次的孩子。每周三的“烛光关爱日”,组织孩子们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打电话、写亲情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还拿出专项经费为留守的孩子们购买文具、水果等物品,让留守儿童不孤单。争取扬帆计划、平安励志助学金、春芽计划等落地赵勉河,募集爱心基金10多万元, 50多个山乡的孩子享受到社会的关爱。
只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完整的均衡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发展之路。2013年,根植于地域文化,由“正心德育”、“正品教学”、“正行管理”、“正风环境”所构成的“正心教育”学校文化体系建成,并融入学校管理、特色创建、德育课程之中。学校书法特色开启,“外引内联”,聘请区书法家协会成员为教师培训和学生辅导,100多名师生坚持每天练字半小时,师生书法作品屡获市、区奖励,独创的书法艺术操成功搬上舞台在全区展示。2014年,近20名学生在宜昌市科技节活动获奖。学校综合评价由原来全区倒数第一名,一举跃升到全区同类学校前列,首次荣获全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奖牌。
赵勉河小学,原来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破茧化蝶。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了三峡大学、杜郎口中学等省内外学校参观,三次承办全区教育专项工作现场会。今后,在践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赵勉河小学将继续努力,坚实地走好每一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