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品味阳光成长的生活

2015-08-03 来源:教育部收藏

  姑苏古城里,有一所充满现代教育气息的百年小学——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每一个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论有多么调皮、多么不能干,个个都有烹饪做菜的本领,人人都会缝纫与手工的技能:孩子们能熟练地用切菜刀切条、切丁、切丝,鱼香肉丝、翡翠肉片、戚风蛋糕、中华包子……中西式菜肴、点心做得鲜美诱人;孩子们会拿着针线、踩着缝纫机,做沙包、编围巾、裁购物袋、缝鞋套……手缝机缝,家政活儿做得有模有样。不仅如此,每天的校园生活中,晨扫、美厕服务、植物角养护、午餐服务、物品归零,让孩子们在校园日常的自助劳动中养成劳动的习惯,而“校园买卖活动”“今日我当家”“环保购物袋爱心拍卖”“端午包粽赛”……各类融入生活的主题实践体验活动以及刺绣、陶艺、剪纸、棕编、盆景艺术等传统手工制作兴趣活动,使孩子们沉浸在由学科教学整合、社会实践拓展、家庭教育配合的劳技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合作、平等的探究、勇敢的尝试,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更培养了劳动的合作技巧和计划能力、树立了责任意识和环保观念,理解了初步的质量意识,获得了一些消费观念、在劳动的实践、探究中体会了动手的快乐,学会了欣赏并与人分享劳动成果。孩子们在这种乐于劳作的教育经历中更多地发现了自我,自信而活泼地成长。

  其实,这是一所校园占地仅有15亩却有着近1300名师生的小学,可是,在这个捉襟见肘的校园里,相比其他各科专用教室而言,却有着烹饪、缝纫、手工三间比较宽畅的劳技教学专用教室。烹饪教室里五个单元的厨房设备,还有电炉、烤箱、蒸煮器……近二十年前的设备虽然简陋,但一应俱全。缝纫教室里,20多台蝴蝶牌缝纫机整齐地摆放着,无不令所有参观者惊喜,因为如今这种老牌子的民族产品早已成了稀罕之物啦!手工教室里则布置着各种各样孩子们的作品:毛线围巾、兔子灯、中国结、……不过,这些作品还不是最精美的,因为最好的已经被孩子们自己收藏起来而不舍得奉献出来。

  说起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历史,已有整整20年了。1994年,学校参加中德政府合作的劳技教育项目,成为该项目的试点学校,从此迈上了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特色建设发展之路。二十年来,学校在“养成健全人格,圆满美好人生”的百年办学理念下,按照“知书达礼,诚实守信,善良勇敢,合作分享;健康活泼,勤学善思,爱好艺术,乐于劳作”的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立足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开发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从三年级至六年级,设置了包括家政和技术初步的两大类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家政课程包括缝纫、烹饪传统编织工艺、园艺四个方面内容,技术初步课程包括纸工、手工(可选用塑料、金属等)两个方面内容。按学段划分,三年级为技术初步纸工制作,四年级为技术初步手工制作,五年级主要是传统编织工艺、园艺、手缝、小金工,六年级则为机缝、烹饪。同时,基于课程目标,学校还建立了与显性课程相协调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分为三类,一是以校园生活为阵地的日常劳动行为习惯训练课程,即贯穿于每日生活的校园晨扫、美厕服务、植物角养护、午餐服务、物品归零等;二是由显性课程内容拓展延伸的生活实践性课程,如,今日我当家、环保购物袋爱心拍卖、“三八”献爱心工艺插花、端午包粽赛、社区敬老公益劳动等;三是依托传统手工艺开设的兴趣类选修课程,包括苏州刺绣、盆景制作、太湖窑陶艺、剪纸、棕编等。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在于依据校情、学情开发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注重通过开展劳技教学与生活零距离研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出发,在劳技教学中融合多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施开放的教学方法、开放的实施渠道、开放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

  “今日我当家”活动是每个学生临近小学毕业前结合烹饪课学习都必须经历的居家劳动生活体验,深受孩子们欢迎。其主题是每个孩子为家庭晚餐配菜、买菜、做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当家作主的实践体验,体会有责任地生活,在现代生活观念下锻炼现代生活能力,在为家人服务的劳动中懂得关心他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活动中,孩子们事先要上网查找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如何识别食物的质量、如何读懂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等,孩子要根据菜肴合理搭配的原则制定家庭晚餐菜单并作初步的经费预算。在购物前,孩子们还要相互交流知识,分享经验,讨论购物时需注意的事项和遇到问题时的处。购物时间到了,孩子们被分成各个小组,他们每人带着环保购物袋,拿着菜单,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到菜场。在菜场里,孩子们可忙乎啦!他们仔细观察、礼貌询问,了解菜市的行情,货比三家,挑选自己满意的食品。当孩子们一个个买到了自己中意的食品,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小试身手,到底谁的本领大呢?比如,用同样多的钱,谁买的菜营养搭配最合理?同一种菜,谁买的价廉物美?在买卖时,你是如何与人交流的?在买菜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回到教室后,孩子们热烈交流购物的体验,相互比对、评价自己的购物水平。“今日我当家”活动中还有一项“露一手”的本领,自然是回到家当“大厨”,用所学的烹饪技能亲自为家人做菜!当然,活动最后,少不了家人的分享和评价啦!

  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因劳动教育而显得格外丰富精彩。每天清晨就能看到孩子们忙碌于自助劳动服务的身影:高年级学生拿着大扫帚哗哗地扫着树叶,低年级小朋友拿着小拖把、小抹布拖地、擦墙;午间,争着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分饭分菜,整理一份份餐具、上上下下搬运餐具,是孩子们非常乐意干的活儿;每节课结束,每个同学都会自觉地整理学习用品,将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的……每当校园里开展主题时,孩子们更是活跃非凡。校园里最热闹的主题活动是“环保购物袋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会开设各种面料店,向充当进货商的老师介绍、推销产品。每天课后,缝纫教室里异常热闹,裁剪的、缝制的、检验的,学生们分组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计算成本、设计义卖宣传广告、结算营业额、爱心捐款,由一个环保购物袋引发的系列活动,激活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勤学好问、勇于探索、互帮互助、公平竞争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获得了新知,展示了个性,锻炼了能力。

  当然,更引以为豪的是这里有一位劳技专职老师。二十年前,王晓敏老师,一位温柔朴实而勤学善思的教师,经过校长专门挑选,从一个有着相当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转岗进入了不起眼的劳动教育领域。无数个休息日,她去新华书店、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小吃摊,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白天当老师,晚上实践尝试当学生,她细心观察、虚心请教,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的工作中去。她设计课程主题活动,她把各项劳动技能与现代劳动观、审美观相结合;她把各项劳动技能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礼仪相结合;她把各项劳动技能与时尚的消费观和先进的环保理念相结合,她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内到校外,使自己的课堂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渐渐地,教法成体系了,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她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一片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劳技教学新天地,被评为苏州市首届感动教育的年度人物。

  有趣的是,每年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每每回忆起母校生活时,在晨晖中扫地、做出香喷喷的蛋糕舍不得吃、给自己做的菜肴取了个有趣的名字……曾经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居然成为了最令人难忘、愉悦的美好回忆。确实,融入孩子们生活的劳动教育,散发出以劳树德,以劳培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教育魄力,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陶六一)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