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探索“立德树人”美育新模式

2015-10-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朱建民

  当前,基础教育的美育工作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的挤压导致美育被边缘化,二是美育功能的功利化导致美育的育人目标被忽视。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学校的各项美育工作。

  中小学是学校美育的基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将以《意见》精神为指针,探索“立德树人”美育新模式,把学校美育的基础打实打牢。

  一、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设计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美育课程与活动。具体说,要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面向部分有兴趣且有能力学生的拓展型课程,面向个别有意愿在某一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学生的研究型课程,形成“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私人定制”的美育课程课表。

  二、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一是以全学科渗透体现学校对美的追求。美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与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从管理者到教师都要具有大美育观意识,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有效运用学科美育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如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入手,尝试用主题课的形式进行多学科联合教学。再如在茶艺课中加入古琴、传统服装的教学内容,多名教师分时段或合作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给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全貌。二是以校园文化涵育学校对美的认知。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学校的文化,每一个墙角都会“说话”,每一面墙壁都是历史,每一个建筑都有故事,每一条道路都有名字,这才是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

  三、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今天的学校不再是“围墙”里的书斋,作为校长,要跳出美育看美育。为此,学校将努力引进各领域既懂专业又懂教育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美育的又一支生力军。目前,“吴灵芬教授指挥工作室”、Harmony爱乐合唱基地、“娄师白书画艺术学校”“鲁迅立人研究会”等名师工作室、研究会已进驻我校,学校相应开设了诸如合唱、指挥、鲁迅“立人”研究、李大钊精神研究等一系列美育课程。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把更多更好的社会美育资源引进到校园。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