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周旭
一是学科专业建设。任何脱离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形式主义,必须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2013年以来,重庆市实施了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建设“三特行动计划”,每年资助3000万元,已评选建设特色专业点120个、特色学科专业群50个。下一步,将进一步根据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近年来,重庆市积极鼓励高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多所高校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三是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要增加他们了解社会、参加实践的机会。为此,要坚持开门办学,推进政产企研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互惠、协同育人。目前,重庆市已有17所高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市级协同创新中心24个。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是“众创空间”建设。目前,重庆市已启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示范性众创空间100个以上、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案例100项以上的“双百示范行动”,55所高校参与。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把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训练过程融为一体,大力引导、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市建设了111个高校创新团队,按管理类10万元、自然科学类30万元给予了资助;对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队伍建设,分别予以了300万元的专项支持。下一步,将探索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拟聘请1000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