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苏明
我们紧紧围绕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深化综合改革,以学生价值观培育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
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在学校、社会中积极倡导自食其力、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挖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肩负公民的责任、胸怀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独立思考、自由探索,不畏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注重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实施各类卓越教育计划,培养富有深厚基础、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后备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和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衔接贯通,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大工匠”人才。
三、多项措施并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资源
提供科研创新资源。打造一批达到国内领先、冲击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峰高原学科,占领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制高点,着眼于高峰高原学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提供师资教学资源。实施一系列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造就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使之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开展产学研践习计划,提高教师与生产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的传帮带作用。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进一步强化高水平骨干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答疑、实验指导等制度,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