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

2015-10-20 来源:教育部收藏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初为人父的我深有感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就是做父母的愿望,但当下的家长却把这种愿望更多的寄托于学校教育。为人父母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是责任。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只有用心去画才会画出得意的“作品”。落实《意见》,不妨让初为人父的我们先一起思考如何做个好家长。

  ——蹲下“身子”,做个“孩子”

  家长应当是孩子成长中的伙伴,是孩子亲密无间的朋友。《意见》给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家长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同学习、同娱乐、共成长,共进步。只有蹲下身去,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孩子幼小时候起,就和他一起做游戏,唱儿歌,从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觉得有爸爸、妈妈这两个玩伴陪着他成长,他不会孤独,很快乐。同时,也让他从小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仅是他的玩伴,还是他的竞争对手,陪他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劳动。让他在竞争中成长。现在有很多的家长都觉得和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也不听自己的话,很叛逆。家长和孩子的没“交集”。做家长的也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在家里孩子听到最多的三名话可能是“快写作业呀!”,“快吃饭啦!”,“快睡觉呀!”。孩子在想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做家长的一无所知。因为你不是他信赖的、最好的伙伴。

  让我们每一位年青的家长再做一回“孩子”吧!

  ——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一个人、一件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意见》明确指出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积极人格榜样,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成才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自己要做到。

  在生活中和孩子对话时,往往会听到:“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该那样!”。“你现在做的这些,我小时候都做过,比你做得还好!”。父母在家里就是一个权威,高高在上。不愿意放下“架子”,殊不知父母们的一言一行,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想要孩子具有怎样的行为,首先父母就得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孩子的效仿能力是极强的,而父母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不经意间的言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那可能就是一个标准。孩子会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间就接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并单纯地理解为按父母那样做就是正确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拿起“镜子”,多想“点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要普及家教知识,更新家长观念,提升育人水平。众所周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从陶行知老先生的身上,笔者深刻地感到:教育者要手持放大镜,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采取的方式和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赞美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因此家长要用心去读,多想些点子,因人而教,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肯定孩子的长处。有的孩子聪明活泼、兴趣广泛、但不够认真,而有的孩子稳重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但又不开朗。关键是父母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慧眼,对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帮助他们发挥优点,弥补不补。允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现在家庭教育中“跟风”味道较浓,少数家长没有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这往往适得其反,伤害了孩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这所学校里应是孩子的好伙伴,好榜样,好老师!(湖北省宜都市教育局装备站副站长 刘海)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