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代市长 吴天君
郑州市现有幼儿园884所,在园幼儿22.2万人。全市城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8.3%,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3.3%。去年以来,郑州市制定并启动实施了《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重大问题。
二是健全管理机构。市政府成立了副县级建制的郑州市幼教发展中心,为市教育局的直属机构,编制8人,负责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市政府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区县、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把每项工作分解到各区县并签订责任状;把公办园建设列入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每季度考核通报,年终奖惩兑现。
二、实施专项工程,加快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
我市计划三年内,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300所标准化公办园,支持121所企事业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使全市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比例达到60%。
一是城市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工程。教育部门参与审定新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实行一票否决。配套园由区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且公办园比例不得低于50%。市财政对新建、改建公办园按照每班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今年市区新建的23所公办园中,小区配套建设的有19所。
二是企事业办和集体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三年内对121所企事业办和集体办幼儿园进行达标改造,并采取政府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承担房屋租金、配备玩教具设施等扶持措施,提高幼儿园运行保障水平。今年以来,仅扶持2所央企办幼儿园就已投入900多万元。
三是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三年内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64所和村幼儿园453所,使全市每个乡镇都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今年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园和行政村分园101所,其中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舍进行建设的有41所。市财政对新建、改扩建的农村公办园按每班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建立奖补制度,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一是教育设施设备补助。对经过教育部门审批并通过等级评估的普惠性民办园,市财政分别给予3万至20万元一次性奖励,用于设施设备添置。今年纳入该项奖励计划的民办园有400所。
二是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对普惠性民办园,按照生均300元的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县财政各50%的比例承担。
三是表彰奖励。把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对达到办园标准、面向大众、收费适中的普惠性民办园,市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表彰奖励。
四、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区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在核编暂不能到位或现有核编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经考核合格的非在编教师由财政拨付工资,实现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三年内逐步入编。把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管理,做好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
二是实施民办园教师人事代理制度和事业类养老保险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民办园教师参加事业类养老保险。同时为民办园符合任职资格的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并对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市政府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提供给做出突出贡献的民办幼儿教师。
三是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实行免费培训。今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完成农村幼儿园270名园长、300名专任教师、500名保育员的培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