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工作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16号),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工作进行了部署。《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区、市)对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政策措施、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考虑,并就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政策建议。
同时,请各省(区、市)遴选典型案例5个,其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措施力度大、体制机制有创新、解决“入园难”成效明显的地市和区县各2个,经济欠发达、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困难仍较多的区县1个,进行案例剖析。
南京市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助推学前教育发展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大市级财政投入,通过抓好“五项”工程,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一是幼儿园增量工程。通过新建、扩建、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等方式,投入3.33亿元,新建68所幼儿园,改扩建84所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数2.1万个。市财政对新建公办园每班给予15-20万元补助,已投入7300多万元。
二是集体园扶持工程。为解决长期以来集体办幼儿园财政投入较少、办园条件较差的问题,南京先后于2007、2009年启动两轮集体园扶持工程。2012年,启动第三轮集体园提升工程,集体园与教育部门办园一样享受每生每年不低于300元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同时,市级财政对150多所集体园近1600个班,每年每班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助。
三是幼儿园提质创优工程。市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对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予以奖补。每创建一所省优质园,市级财政对公办、民办园分别奖励50万元、25万元。近三年已创建89所省优质园,全市省优质园比例达62%,市财政已投入奖补资金2300多万元。
四是幼教惠民工程。2011年秋季学期起,南京市全面推行“幼儿助学券”,对符合条件的在园幼儿每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并对困难家庭幼儿发放生活补贴。全市每年发放近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9000万元。
五是省示范区创建工程。市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各区创建省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对创建成功的区,给予一次性奖励600万元。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87%上升到2012年的6.78%。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8%,其中公办幼儿园已占56%,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已占61%,省优质幼儿园比例已达62%。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县巡礼
编者按: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缓解“入园难”,取得明显成效。为交流区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经验做法,本简报开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县巡礼”专栏,欢迎各地积极荐稿。
陕西户县着力破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瓶颈
户县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积极破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师资和运行保障等瓶颈问题,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幼儿园建设。一是土地。采取闲置土地置换、空闲校舍改造利用、重新划拨土地新建等方式,积极争取百姓支持,解决了幼儿园建设征地难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县政府积极落实本级财政投入,每年预算学前教育专项1000万,积极统筹教育费附加、土地转让金“计提”等经费,两年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设20所公办乡镇幼儿园。三是设施设备配置。投入1890万元,为幼儿园配备了基本保教设施、教玩具,餐饮设备、安全技防和物防设施。
二、师资配备。一是公开招考招聘。两年面向全省公开招考公办幼儿园教师94名,聘用保育员、保安、炊事员等工作人员246名。二是小学教师转岗。通过将具有幼教资格的小学教师归岗到幼儿园任教、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后转岗到幼儿园等方式,补充幼儿教师65名。三是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公共服务,从县医院、镇卫生保健院选派保健医生到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农村园保健人员配备难的问题。
三、运行保障。一是补助公用经费。制定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生每年200元,财政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补助,小学附设学前班每班额外补助5万元。二是保障教职工工资。除全额保障公办园专任教师工资外,公办园校医、保安、保育员等工资也由县财政全部承担。三是积极扶持民办园。投入515万元,对民办园提升等级给予3-25万不等的奖励,鼓励其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
四、学前教育管理。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县教育局成立学前教育科(3个编制),加强了管理力量。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将全县106所幼儿园划分为四个学区,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新建园、农村园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农村园办园水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