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从不对农民说“不”

——记全国优秀教师、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

2016-12-1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一个博士跟农民之间的距离有多近?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对农村脱贫的帮助有多大?一名科技特派员对农业发展的情怀有多深?浙江省泰顺县万排社区的村民对这一连串问题最有发言权。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办主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汪自强,作为科技特派员,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富裕”的滋味。而汪自强在乡村里一待就是11年。

  从大豆专家到农业“百事通”

  2005年从宁夏科技厅挂职回来后,汪自强就去了泰顺县。摩托车、三轮车、手扶拖拉机……10天里,他辗转全乡4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

  此前的20年里,汪自强是浙江省内很有名气的大豆专家。隔行如隔山。专业以外的研究领域问题,汪自强有点“懵”,但他并不会拒绝,而是将遇到的问题拿回浙江大学,与相关专业教师交流,并将他们请去为农民进行现场指导。

  “老汪,我家的西瓜是否可以参加有机农产品认证?”有一次下乡,汪自强路过一片西瓜地,瓜农拉住了他。

  “等等,我回去帮你想想。”汪自强踏进瓜田,仔细观察了一番,留下这句话就走了。

  其实,汪自强已心中有数,这片瓜地根本达不到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瓜农施的是有机肥,我们通过数据测定,种植的环境达不到相应资质。”汪自强并未马上打消农民的积极性,而是让瓜农先安心种西瓜。

  不久后,汪自强拿来表格,转而帮助他们申请对土壤环境稍微宽松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并从种子质量及种植环境等方面指导瓜农提高品质,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项目。

  “为什么不让我们申请有机农产品,而是改成无公害的认证?”随着西瓜的销路越来越广,农民的质问也变成了恍然大悟,“要是老汪当时直接告诉我们,西瓜达不到有机农产品标准,说不定我就改行了,错失这越来越好的收成”。

  “做科技特派员的11年里,跟着农学院其他教师和村民学习了很多。”汪自强总是抱着来者不拒的心态,用实时更新的知识库,帮助农民解决田间地头的各种烦恼。

  “泰上黄”里的教授创意

  泰顺县地处浙闽边界,茶叶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的三杯香绿茶早已是省优名茶。

  汪自强在村里摸排时,听说仕阳镇上宅垟村曾发现一株叶色呈黄颜色的茶树苗。

  “虽发现黄茶已有几个年头,但未形成生产规模,我们准备把这些苗株卖给其他合作社。”看到闻讯赶去的汪自强,茶农道出了心里话。

  黄茶外形别致,汤色淡黄,香气扑鼻。“直觉告诉我,这株变异茶苗大有作为。”汪自强苦心劝导茶农放弃“杀鸡取卵”的做法,同时给茶取了个风趣的名字——“泰上黄”,寓意为泰顺上宅垟村发现的黄茶,建立自有品牌。

  随即,汪自强开展对黄茶变异株的保护。“我在茶园外围了一个大栅栏,因为野兔常常去吃这些黄茶,对其他茶叶却不感兴趣。”汪自强取了黄茶样本拿回学校实验室分析,发现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比一般茶叶含量要高。如何做好黄茶的“文章”开始在汪自强心中酝酿。

  与此同时,汪自强筹谋“借船出海”。当地盛产以叶蜡石为主体的泰顺石,这是与青田石齐名的宝石。汪自强准备将两者进行合体营销,打造“一软一硬”的泰顺特色名优产品。

  “汪教授科技水平高、创新精神足,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素材的挖掘上有独到的视野。”泰顺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曾顶满说。

  农民的贴心职业规划师

  走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户晒的谷物,汪自强都会上前抓上一小撮,轻轻捻、细细“诊断”。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汪自强也不忘给农民职业生涯“把脉”。

  严立超是当地有名的“蜂人”,十分了解蜜蜂的习性,采蜂蜜时都无须戴网罩。虽然2009年便加入了农业合作社组织,但他常常盯着一个个蜂箱愁销路。听说汪自强要来帮自己提升产业时,严立超认为“教授是搞不懂我们农民心思的”。

  申请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建立品牌、申请浙江省著名商标、申报省农业吉尼斯纪录,环环相扣、步步为进,汪自强帮严立超规划养蜂产业。

  可以说,严立超从“蜂人”到“蜂王”的转型过程中,汪自强倾注了大量心血。

  “土蜂蜜用不着申请这样或那样的认证,费事又烧钱。”仅QS认证这一步,严立超刚开始都很排斥。汪自强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厌其烦地帮严立超填写并修改申报表。

  如今,每斤蜂蜜从最初的三四十元涨到了上百元,严立超的每年收入更是原来的10多倍。

  “汪老师不但是科技财神爷,更是农民贴心的职业规划师。”严立超说。

  十多年如一日,泰顺农民把汪自强当作了贴心人。作为教师,汪自强还多次带着研究生来到泰顺,将实验室搬进大山深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走进汪自强的办公室,可以看见一双磨损颇厉害的解放鞋、一顶旧草帽和一件下地穿的外套。“我们学农的人,本来就是个农民,对土地有天然亲近感,村民都是自家兄弟。”汪自强说。(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柯溢能)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