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关键词⑧:教育信息化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精准扶贫 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2016-03-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教育扶贫,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难点在精准施策。目前,我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化”和农村学校的“空心化”现象并存,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严重缺乏。

  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问题突出。农村教学点大部分位于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计算机课往往有电脑,无网络;有网络,无资源;有资源,无师资。此外,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专业水平低、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高等现实问题客观存在。

  针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突出问题,建议落实国家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点”作用,实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重点解决农村教育信息化中的“软件”问题。

  一是跨界协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组织变革,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备课”“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困境,整体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

  二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实施国家、省、县三级“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应用,达到“课课有资源,人人用资源”。

  三是牵手共进,大力推进“三个牵手”计划。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亲子桥”牵手计划,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家长远程视频沟通与交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城乡学生牵手”计划,互助互学,增进城乡学生相互了解,丰富农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施“城乡教师牵手”计划,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和教育博客、微信等,加强贫困地区城乡教师结对帮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跨校集体备课、教研专题研讨、视频课堂互动观摩,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应做到互联互通,构建教育扶贫精准数据库;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生使用效率、设施维护情况、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构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教育信息化评估细则,用以指导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推进。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后台监测系统和高效督导评价机制。(本报记者 余闯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