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局
近年来,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相结合,坚持提升办学理念与推进内涵发展相统一,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通过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幅增加了优质教育学位存量,显著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市2015年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按照“单校划片”的规定,执行过程平稳有序,社会各方认可,群众普遍接受,适龄儿童全部按学区划分就近入学。鉴于2015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效,结合市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果成效和实际情况,我市研定了2016年工作方案。现就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实施意见和通知精神,我市积极推进“适应发展新常态”的学区制改革,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严格执行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具体做法有:
一是明确工作规定。我们坚持“便民利生,就近入学”的学区划分规定,坚持“单校划片,一个入口,对口直升,不得择校”的入学原则,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区域内学区划分和入学派位工作。
二是确定工作程序。我们坚持“按照学区、学校登记、区县审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学、公示公告”的工作程序,公办学校全部实行按学区划分招收学生。坚持“以流入地为主、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的规定,妥善解决随迁子女入学,在读人数达26.13万,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2.04%。
三是扩大学位供给。2014、2015两年,全市共投入30亿元,完成181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任务,改造提升主城区中小学校50所,完成开发区新建公办学校36所。通过加大城区学校投入力度,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极大满足了大幅增长的城区义务教育入学需要。
四是优化学校布局。我们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了旧城改造、城市新建小区、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城镇化重点地区的教育设施同步配套建设。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及省、市实施意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为方向,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结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全力做好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一是研定入学政策。为做好2016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项工作,我市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及陕西省实施意见,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教、巩固成果、完善制度”,坚持政府统筹,坚持落实区县主体管理责任,继续执行公办学校招生“单校划片,一个入口,对口直升,不得择校”的规定。
二是优化工作方案。为完成2016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项工作,我市制定了工作方案,拟定了“科学划分学区、公布入学政策、确定工作日程、开展督导检查”四个步骤,明确了责任主体,确定了工作内容,标明了工作时限。
1.科学划分学区。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因素实施“单校划片”,为每一所小学核定学区,为每一所初中核定对口小学,做到学区服务范围全覆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考虑到人口分布和学校布局的不均匀性、街区形状的不规则性,学区划分继续实行“适应发展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实际,及时适当调整学区服务范围。
2.公布入学政策。我市的入学政策,充分考虑了各种人群,包括学区户籍生、非学区户籍生、孤残儿童、高校国企职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市教育局联合政府五部门特别制定了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专门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政策、公布学区划分和详细的工作流程、日程安排,让公众知晓、让群众支持、让人民满意。
3.扩大学位供给。2016年市财政将投入5亿元,区县财政配套3亿元,实现36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目标,为群众提供充足学位,为学生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均衡发展、提高公平品质。
4.加强政策宣传。我们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告知群众入学登记时间和规范要求,让进城务工人员明确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回应群众关切,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引导家长和学生就近入学,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面对新形势,我们将以深化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治本之策,以“两改革两创新”为抓手,着力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优质学位供给量,整体提升公办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和现状研判,学习借鉴它市经验,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全力保障群众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基础教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