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完善义务教育招生机制 推进阳光招生

2016-03-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杭州市教育局

  一、2015年招生工作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就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小学按学区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实行按对应小学划片入学。2012年,我市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的要求,又明确提出了按照“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要求,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零择校”的目标,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实行学区制,公办初中按对应小学对口招生机制;建立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以“住、户”关系顺序排序入学的录取规则和民办学校免试录取机制,其中民办初中采取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免试录取招生方式。二是建立透明、公开的基础教育招生监督机制。探索建立招生政策公开决策机制和招生计划、学区划分、报名办法、招生录取规则、招生结果和招生监督电话等“六公开”制度。

  2015年,我市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免试就近入学。

  (一)加快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扩大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015年4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下达了《2015—2017年杭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表》(杭政办函〔2015〕59号),确定了三年开建105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目标计划。经省市人大审议,修订了《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确保小区配套学校与房屋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并按照规定同步交付使用,着力推进规划配套学校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1月底,我市主城区已有义务教育学校12所竣工、24所开工在建。

  (二)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市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我市继续积极鼓励和推动主城区优质学校领办、承办分校,特别是跨行政区域集团化办学呈现新亮点,如直属重点高中学军中学教育集团和杭二中教育集团分别在余杭、萧山区领办初中学校;主城区学校(幼儿园)采取一个区帮扶一个街道的方式,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所有中小学校结成学校共同体。2015年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7.5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率达到98.4%,大幅提升了新区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工作机制和录取办法,确保符合条件学生就近入学。

  一是进一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的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二是与公安部门合作,健全了适龄儿童生源的预测和分析机制,以保障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三是建立并完善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预登记和条件核查体系,完善了随迁子女入学需求预测机制;四是进一步规范了招生录取办法。在坚持“住、户一致”优先录取原则的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海外回归人员等十类人员子女和初中特长生的招生政策和办法。

  (四)不断增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在招生工作“六公开”的基础上,一是进一步丰富信息公开方式,除继续通过各新闻媒体、网站等方式公开招生信息外,2015年各区还通过制作学区电子地图,采用微信等形式向社会公告招生政策,方便家长获取招生信息;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邀请行风监督员和公众监督团、新闻记者对各校学校招生过程和民办学校面谈过程进行巡视监督。三是加强便民服务,对已有的快捷便民的“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开通了为民服务招生咨询热线。

  二、2016年招生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工作的制度不断完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但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能适应,户籍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逐年上升,招生压力增大,招生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扩大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更好保障符合条件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缓解入学压力;同时将通过深化名校集团化战略,健全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二是进一步完善细化招生入学政策。在生源压力大的区域,探索完善统筹调剂录取的机制;结合国家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改革的进程,开展在流动人口居住证积分管理基础上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试点。

  三是加大便民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利用网络、微信、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手段,推进招生信息的公开,方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招生信息。

  四是进一步强化招生工作监督。在加强招生结果等信息公开,完善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基础上,纪委监察部门将加大对中小学校招生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特别是加大对家长关注的公办学校调剂录取、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等环节的监督,让招生工作更阳光。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