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考生和家长须谨防七大招生诈骗伎俩

2016-06-2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问:招生诈骗行为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答:2016年高考招生工作即将开始,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或电话途径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实施诈骗活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各类招生违法诈骗活动的团伙和个人,对于犯罪分子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骗术一:发布虚假查分网站、虚假招生信息行骗。不法分子利用考生考后希望早知道分数的心理,发布虚假查分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信息。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谎称虚假合作办学单位等途径招揽生源进行网上录取,声称考生可取得正规学籍。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骗术二:谎称通过“特殊渠道”招生,或冒充军队、高校招办人员行骗。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误导家长,谎称通过“内部指标”保证录取,或摆出“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特殊培养”“机动指标”“国防生”“特长生加分”等名目,骗取钱财。不法分子还会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实际上,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考生均要参加高考并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通过填报志愿,经各省级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须按省级招办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核、公示,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加分。

  骗术三:利用公开信息行骗。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不了解熟悉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渠道,不法分子查询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结果,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收取钱财。

  骗术四:利用补录环节行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和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术五:故意与其他教育形式及非学历教育混淆行骗。一是不法分子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二是不法分子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骗术六:伪造录取通知书行骗。对于所谓“招生中介机构”或“招生代理人”给的录取通知书,或是莫名收到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首先要上网查询,核对真伪,如网上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当面咨询或电话查询,以防上当受骗。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

  骗术七:“低分高录”“跳挡”录取行骗。招生期间,不法分子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让专科分数线段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向考生家长骗取钱财。

  此外,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最新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已于6月3日公开发布,广大考生可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此外,考生也可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核实有关高校信息。在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考生可通过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渠道核实录取信息。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从正式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一旦遇到谎称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情况,要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报警,切勿轻信各种团伙和个人的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遭受各种损失。(本报记者 柴葳)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