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共筑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支柱

——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综述

2016-08-08 来源:《光明日报》收藏

  又是八月清凉季,相聚爽爽贵阳时。8月1日贵阳迎来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第九届盛会。经过中国和东盟的努力,人文交流正成为双方关系的新支柱。

  共享人文交流的盛宴

  2016年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一场人文交流盛宴在贵阳开启。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而本届交流周正是交流年的“旗舰”活动。

  交流周期间,双方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中国-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等活动,发挥了人文交流“稳定器”“黏合剂”的独特作用,彰显了双方在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路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从交流周中受益,自2010年以来,交流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学生双向交流,双方留学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49580人增长到2015年的71101人,中国去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从2010年的16947人增长到2015年的39662人。

  共铸人文交流的品牌

  从第二届提出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到中国-东盟教育合作5年行动计划;从最初的学生交流到如今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中国与东盟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逐渐构建起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机制,共同铸造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闪亮品牌。

  本届交流周期间,来自中国及东盟十国的嘉宾,围绕“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主题进行探讨,还举行了大学校长论坛、学术研讨会、教育资源展、青少年文化节、青年营等30余项形式多样的活动。

  “教育交流周已经成为亚洲教育创新和技术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开放平台。”泰国副总理巴津这样评价。

  共绘人文交流的未来

  “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主题,探讨了中国-东盟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背景下各国的教育需求、对办学者的期望等。

  在首届中国-东盟青年教育论坛暨演讲比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21所高校的61名师生围绕“中国-东盟教育一体化青年的角色”主题,共同探讨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促进合作,并为各国青年提供一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合作、学习的机会。

  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面临崭新的机遇,开展跨境教育成为中国与东盟院校的共同选择。在“民心相通·教育先行——中国东盟跨境教育合作对话”中,中外人士围绕跨境办学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了境外办学模式、招生及学生服务、财务管理等跨境办学及培训项目中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过9年的发展,交流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经济社会建设、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显著提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面向未来,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是打造中国-东盟关系新支柱的优先方向,也是开辟中国-东盟关系新的不竭动力。”(本报记者 吕慎)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