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帮孩子感知世上的温暖

2016-09-03 来源:教育部收藏

  我试教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一课,曾经在三个不同的班级里进行了尝试。我最大的感受是,新编写的这课内容与孩子的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它不仅关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更关注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原来教材中有关“上学路上”的内容,主要侧重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而新编写的《上学路上》一课,除了有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的内容,还专门设置了“路上的温暖”这一话题。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的情境,在教学中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在你的上学路上,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温暖呢?教材这一环节的设置,就不仅仅局限于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养,而是要进一步激发孩子感受爱的能力,点亮孩子的感恩之心。我也把这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和创新点。

  课堂上,不少孩子第一次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人和事情。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书包是爸爸背着,爸爸在路上总是走在自己的外侧;有的孩子发现,公交车站的协管员在自己下车的时候扶了自己一把;有的孩子发现,妈妈总是在校门外望着,直到看着自己走到校园里面才转身离开;还有的孩子发现,每天很早的时候学校的保安叔叔就在门口执勤了,还曾经对自己说“别跑,慢点走……”。这些平时从不关注的事情,在教学中像“宝藏”一样,被孩子挖掘出来,他们就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老师接着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观察到的这些事情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孩子在稍稍沉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知道有很多人爱我们。”“我们要对门口的保安叔叔有礼貌。”“我的书包要自己背。”……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孩子熟悉了自己的上学路,了解了交通标志,注意到路上的安全,同时,他们从每天走的这条路上感受到了温暖和爱护。这些温暖和爱护,来自于家人,来自于老师,也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一年级的孩子平时受到家人的关爱多,受到教师们的照顾多,这在很多孩子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很少能从这些习以为常的关爱和照顾中感受到世上的温暖。教材利用“上学路上”这一儿童生活场景,帮助一年级的孩子提升感受爱的能力。只有养成感受爱的能力,他们才有能力付出爱,逐步成为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本课教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抓住了这一点,既充分加强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又强化教材的育人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中“路上的温暖”这一话题的设置,是《上学路上》这一课的点睛之笔,也是教材编写者匠心独具之处。(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安子琴)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