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农村孩子走出大山,贫困娃入好园,“寒门学子”上大学无忧——

河北:“暖心工程”力促教育公平

2017-07-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新建、改扩建163所中心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让深山区的学生得以走出大山;硬件软件两手抓,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出台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等政策,为贫困大学生“雪中送炭”……行走在燕赵大地,记者被一个个教育的“暖心工程”感动着,也亲眼见证了河北为推进教育公平做的探索和努力。

  学生娃走出大山

  6年前,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境内大山深处嶂石岩中学任教的李静,面对每学期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的情况颇感无奈,“我带过的一个班级,初一时有30多名学生,到了初三就只剩11人”。而在李静如今任教的赞皇县第二中学,学生不仅实现了“零流失”,许多原来离开的学生还纷纷“回流”。

  这一减一增的变化,得益于石家庄2011年启动实施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石家庄虽是省会城市,但有6个县分布在太行山区,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匮乏的物力、财力,这些地方一直是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力度有多大?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芬用数据向记者亮出了“家底”: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投资9亿多元,在赞皇、元氏等6个太行山区县新建12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建改扩建7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近6万名深山区学生得以走出大山,被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

  在赞皇县,如果问当地居民哪里的房子盖得最漂亮,答案不是政府机关,不是酒店,而是学校。

  作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重点项目校,赞皇二中是全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寄宿制中学,累计接收了来自赞皇县5个位于深山区乡镇的3000多名学生。绿草如茵的校园、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拥有独立卫生间的学生宿舍、40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即使与许多城市里的中学相比,赞皇二中也毫不逊色。

  从2015年起,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河北省37个山区县全面铺开,实施了优化山区教育布局、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

  为了改善山区办学条件,2017年,河北下达资金1.7亿元,在37个贫困山区县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63所。

  “山里孩子以前能读到初中就很不错了。”赞皇县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免除山里娃的后顾之忧,石家庄构建了完善的资助网络,到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上学的山里学生吃住行全部免费,小学、初中每生每天分别补助8元和1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助交通费450元。不仅如此,石家庄还设立专项资金,让山区学生初中毕业后能够全部接受免费高中段教育。

  “近年来,河北省建立了从学前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2016年学生资助经费达到50.2亿元。推进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享受助学金’,实现资助政策重大突破,受惠学生增加4.4万余人。”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说。

  在不断提高硬件条件同时,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还把焦点转移到学校内涵建设上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石家庄强化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试点县和试点学校流动机制,支持鼓励优秀教师到试点地区工作,对所有涉及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学校教师,上岗前全部给予免费培训。

  每月开展“同课异构”,暑期开展分学科培训,百名“种子教师”计划,“影子教师”培训……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将12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纳入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并制订了十年帮扶计划和九项帮扶工程。“老师们手把手的传授让我开阔了视野,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技能。”赞皇二中物理教师马菲说。

  2016年,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初中阶段有3043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普通高中上线2035人,其余1008人升入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

  家门口就能入好园

  “以前的幼儿园设施老旧、教室少,这一两年进行了改扩建,不仅教室增多了,每个教室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钢琴,还采购了一批环保材质的大型玩具。”提起今昔对比,唐山市滦南县倴城镇逸夫幼儿园园长张晓玲感慨地说。

  作为河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模范生”,2011年以来,唐山市新增独立设置幼儿园584所,对324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园、63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了改建、扩建,惠及幼儿14.8万名,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

  唐山市专门出台《关于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幼儿园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园和改建薄弱园)从规划设计、园舍建设、玩教具配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定,并力保“建设一所,规范一所,达标一所”。

  唐山学前教育发生的变化,是河北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省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68%。目前,全省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发展到1.36万所,比2010年增加6267所,增幅达85%,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有效缓解了“入园难”等问题。

  “硬件建设是一方面,能否让孩子们‘上好园’,师资、管理等软件建设同样重要。”唐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熊朝阳说。

  为此,唐山市实施了师资分级分层专题培训,6年间,1万余人次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基本实现了全市幼儿教师全部轮训一次。“培训很接地气,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滦南县第二幼儿园园长李运姝这样描述参加培训的感受。

  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农村幼儿园师资水平、保教水平不高的问题?在滦南县,一台触控一体机配合教育城域网,把县、乡(镇)、村三级幼儿园紧密连接到一起。“现在,县、镇、园三级教研训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全县以一幼、二幼为中心设立两个片区教研训中心,每个园覆盖8个镇;以各镇中心园为中心,辐射辖区内所有幼儿园。”滦南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洪友介绍。

  “过去农村幼儿教师思想比较封闭,如在教孩子做手工时,往往要求孩子按事物本来的样貌去制作。通过网络观摩,我们知道了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大胆放开手脚。”滦南县宋道口镇侯各庄幼儿园园长张素娜指着墙上孩子的手工作品说。

  “下一步,河北省将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同时,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园,目标是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4%提升到87%。”刘教民说。

  改变寒门学子命运

  “没有母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以我所学回报社会,选择到更需要教师的边远地区任教。”毕业前夕,河北师大毕业生范远瑗放弃在省城就业机会,选择到张家口市张北一中工作。

  范远瑗自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初中阶段,她在学校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用开水下两个包子,中午只吃学校提供的3元快餐。2013年,接到河北师大录取通知书,范远瑗既喜又忧:喜的是多年奋斗终于考上大学,忧的是家里一贫如洗,无力支付学费。此时,爱心企业资助其3000元,入学后学校又根据政策给予其资金救助,让她园了大学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像范远瑗一样,河北师大每年有5700余名贫困生受到资助,约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27%。河北省内其他高校受助学生比例与河北师大大致相同。

  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的贫困学生,能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身和整个家庭的命运。多年来,让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不因贫困失学,让更多踏入大学校门的“寒门学子”顺利毕业,改变家庭命运,是河北全省上下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齐心努力的目标。

  《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暂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河北省高校学生资助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夯实了根基。同时,河北明确,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就读于省内公办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本省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政策。

  据官方统计,5年间,河北省共为近20万名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10.36亿元,为121.41万名大学生落实国家助学金36.06亿元。另外,截至2016年底,河北共资助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532名,免除学费2491.8万元,免除住宿费372.8万元,免除书本费 195万元,为本专科生发放助学金1774万元。

  除了“雪中送炭”资助贫困在校大学生外,河北还出台政策,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跨入大学门槛的机会。

  今年6月,河北明确提出,自今年起,将在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加大省属重点高校对贫困地区招生倾斜力度。河北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除每年上浮10%专项计划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外,省属重点高校每年招收面向农村学生的地方专项计划不少于省内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并积极争取部委所属高校和东部省份高校增加在本省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本报记者 焦以璇 刘华蓉 周洪松)

(责任编辑:刘潇翰(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