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确保资助及时到位,励志教育帮扶成长——

海南:扶智加扶志甩掉“穷帽子”

2017-07-25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阳光、沙滩、海浪、椰林,提起海南,人们脑海中往往会自然浮现出这些词。有着“国际旅游岛”的盛名,加上“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自然环境,不了解海南的人会把这里想象成美丽富饶的天堂。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

  “‘老、少、边、穷、岛’海南全占了。岛上东中西部差距明显,19个市县中仅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就有5个,全省917万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7万。”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的这番介绍,让记者对海南有了全新认识。

  扶贫先扶智。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海南省教育系统按照“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的要求,力促教育扶贫“三大转变”,全力帮扶贫困家庭孩子成长成才,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过去,我们的资助资金是从省里发到县里,县里发到学校,再由学校评出贫困学生,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资助,难免会出现‘优亲惠友’的问题。”曹献坤说。为了实现“定点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教育精准扶贫目标,2016年10月,海南教育厅组建13个工作组,赴各市县开展了两个月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核查。

  “摸底工作太辛苦了,扶贫办的小伙子们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我把他们称为‘敢死队’。”海南教育厅设有专门的扶贫办,这在全国教育系统内并不多见,可见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其实不仅是扶贫办这么拼,海南教育厅副厅长孔令德也下去跑了一个半月,还发动了8000多名教师参与。曹献坤则和扶贫办的小伙子们保持着热线联系,经常是夜已深,扶贫微信群里讨论却正酣。经过核查,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从幼儿园到大学,学龄人口有10.3万人,省教育厅用自己开发的教育精准扶贫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生的跟踪服务管理。

  在摸底的同时,工作组精准宣传,让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省教育厅制作了11部教育扶贫公益宣传片、广播剧,印制了10多万份教育扶贫海报、宣传卡片。海报被张贴到了每个村、每所学校的宣传栏里,宣传卡片则直接挂到了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的墙上,上面标明了学生享受的教育资助,以及家长应当履行的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的法律责任。

  摸底,不仅让教育部门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生的人数,也查清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曹献坤要求,各地各学校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将辍学的孩子带回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果监护人拒不履行义务教育责任,必要时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

  去年9月开学,白沙县细水乡中心校学生王太康本应升入六年级,但半年前父亲的意外去世,让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学后他怎么也不肯再去学校。班主任将这个情况反映给校长符冠秋后,符冠秋一次次来到王太康家中做他的思想工作。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工作,王太康终于在开学两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学校。一年来,在班主任和班里同学的帮助下,王太康再次融入集体之中。

  曹献坤告诉记者,像王太康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各种原因辍学的共有263人,其中187人被劝返回学校,另外76人因为辍学时间较长,难以返回继续学习,被送到中职学校接受技术培训。

  从“普惠”资助向“特惠”扶持转变

  “我现在上学什么钱也不用交,每年还能领到5025元的补助。学校的伙食非常好,一天只要10元钱。”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11岁的漂亮女孩王樾于告诉记者。

  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2100多名学生中,90%以上是像王樾于这样来自贫困山区农村的孩子,其中黎族和苗族学生占了73%。

  2016年,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实现了“四免四补”,即免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补贴伙食费、校服费、学习资料费、交通费。四项补贴合计每年补贴小学非寄宿生2400元、寄宿生3400元,初中非寄宿生2900元、寄宿生4150元,各市县资助标准高于省里的,就高执行。同时,对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每人发放营养餐补助800元,实现了“衣食住行学”政府托底保障。

  不仅义务教育阶段应保尽保,海南省教育厅、财政厅还出台文件,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杂费。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增加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补贴:幼儿园由原来的每人每年750元提高到1750元;普通高中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500元增加到3500元,同时增加住宿费和课本费1000元;中职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00元增加到5500元,课本费400元。对于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则要求学校确保他们及时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资助,学校的“奖贷助补减”政策要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海南教育厅还简化了资助发放方式,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以贫困户手册为准,不需要再重新申请。省内学校在资助学生时,要最先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省外就读的学生,要将名单发给学校,请学校优先资助。同时,通过电话抽查、入户复核和热线电话查漏补缺。

  海南教育厅扶贫办主任邹文涛告诉记者,他们曾发现这样的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4个学龄儿童,但只有两人申报了户口,另两人是“黑户”,“过去要是这种情况,他们是拿不到补贴的,而现在我们确立了一个原则,只要是共同生活的子女,都给发放补贴,确保资助及时全覆盖”。

  从“资金资助”向“成长帮扶”转变

  过去,海南教育部门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一直将重点放在资助资金落实情况上,如今,帮扶的重点开始向心理帮扶和成长帮扶转移。

  去年9月,一纸乳腺癌的诊断证明,让澄迈县博芳村村民陈风霞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黑暗。45岁的她对未来还有太多的企盼,她不知道要如何向两个儿子讲述自己患病的事实。正在读初三的大儿子蔡兴境,看到母亲化疗后脱落的头发,大致猜出了母亲的病情,本来成绩优异的他无心学习,只想回家陪伴母亲。

  “真要感谢儿子的班主任杨红老师帮助他走出痛苦。老师对孩子的照顾,远远超出了工作职责。”陈风霞抹着眼泪告诉记者,“得了病之后,邻居、乡亲、同学都来帮助我们,特别是县教育局的王业奖副局长,还有儿子学校的校长、老师,经常买米买油来家访,说话非常暖心。”虽然正在经历着人生的这场劫难,但两个儿子挂在墙上的一排排奖状,无疑给了陈风霞生活的勇气。

  正如陈风霞所感受到的那样,教育部门编织的“两张网”,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带去了关爱和温暖,扶助学生们成长成才。这“两张网”一张是全覆盖的“服务网”——省教育厅动员了全省万名基层教师,按行政区域分片,包村到户上门服务、入户核查贫困学生,确保不落一户;另一张是全覆盖的“关爱网”——构建了教师和贫困学生“一对一”的关爱体系,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积极向上,顺利完成学业。

  “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习近平总书记7年前对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办的“扶贫巾帼励志班”所作的批示,一直被海南教育系统作为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今年春季学期起,海南全面推广“扶贫巾帼励志班”成功经验,在所有中职学校组建50个以上扶贫励志班。秋季学期,扶贫励志班将继续扩大,计划单列,并实行“优先选择学校和专业、优先安排勤工俭学岗位、优先提供校外实习岗位、优先推荐就业”支持,开展励志教育,提升贫困学生发展的内生动力。

  育才,需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办学质量,2016年,海南投入8.8亿元实施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同时,提高贫困村教师生活待遇,向贫困地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0元专项津贴,优先建设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向农村贫困地区安排特岗计划教师270名。

  澄迈县敦茶小学是一所“改薄”村小,如果不是果园里挂满枝头的莲雾提醒我们这里地处农村,只看那200米塑胶跑道围绕的运动场,以及旁边崭新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谁会想到这是一所村小呢?“去年‘改薄’,学校新建了教师宿舍,有淋浴房和卫生间,条件很不错,虽然镇上给教师建的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只要1500元,但我还是先住宿舍吧。”特岗教师宋文静告诉记者。学校条件的改善,留住了村里的孩子,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孩子从城里“回流”,记者看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比三年级多出一倍。

  在澄迈福山中学,教师们午休时都会来到学校的“书吧”,看看书,喝喝当地的特产福山咖啡,这是澄迈中小学“幸福工程”的标准配置。看到记者羡慕的表情,学校鲍殿国一语双关地说:“我们老师可是身在‘福中’也知福哦。”(本报记者 翟帆 张圣华)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