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亟须加强

——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观察之二

2017-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9月12日,坐在位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混双赛场教练席,前世界冠军、北京大学教师刘伟气定神闲。决赛时,北京队输给了上海队,获得了第二名,刘伟看上去有点遗憾。

  在北京队的教练席上,还有一位前世界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教师牛剑锋。虽然我国是乒乓球王国,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像刘伟、牛剑锋这样在高校做教练员的并不多见。

  1986年,我国开始开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索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30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有力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说,“但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受教练员水平不高、经费缺乏、学训矛盾等问题制约,难以有大作为。”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大约10万名,但专职教练员却不到100人。近年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一直致力于从退役运动员中选拔教练到高校任教。但选拔教练到高校任教之路并不顺畅,最大的阻力来自高校对运动员学历和科研、论文的认可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评职称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球教练杨昊,是本届学运会北京代表团的编外教练。刚到北航时,已经是高级教练员职称的她,迟迟没能将职称套转成副高职称,“经过很长时间努力我的职称才转过来,要知道,在高校当老师没有职称很吃亏”。

  高水平教练无法在专业队和学校之间正常流动,是高校体育水平提高的壁垒之一。

  针对高水平专业教练进高校不畅的问题,本届学运会竞赛部副部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王刚说,中国大体协已经开始尝试开展“高校教练员资质”培训,“目前校园体育发展处于改革阶段,特殊时期需要过渡性手段来引进高校教练员人才。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选择高校教练员的自主权下放到高校,不能用学历‘一刀切’”。

  长期从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司副巡视员朱英认为,对于高水平教练员应当“重能力、轻学历”,要有新的政策突破瓶颈,对于特殊人才要特殊对待。

  在杭州师范大学田径场,记者目睹了刚刚在全运会上打破男子400米纪录的北大学生郭钟泽,轻松拿下学运会400米比赛桂冠的时刻。郭钟泽的教练戴明辉告许记者,自2010年以来,他带的400米运动员几乎囊括了全国锦标赛男子400米冠军。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戴明辉虽然没有去专业队任教,却在北京大学担任教练员期间达到了许多专业队教练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他看来,高校完全有能力培养世界级优秀运动员。

  清华大学教练李庆曾经带出过“眼镜侠”胡凯、短跑好手张培萌,在他的手上,一批批短跑名将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田径接力队的顶尖人才。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谢军认为,一名好的教练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专业背景,二是要把项目捉摸透,“大多数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都有体育院校学习的背景,加上高校科研和文化的熏陶,敢于钻研、善于钻研,一定能出好教练”。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为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相信我国会涌现出越来越多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员。”钟秉枢说。(本报记者 李小伟)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