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赛“项目”也赛“育人”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观察之一

2017-09-1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9月16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幕。图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参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翟家大院撕纸”项目。(本报记者 张劲松/摄)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鲲鹏易飞无人机、环保型快递包装及回收……9月16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参赛项目陆续登场。无论是“高大上”的高科技项目,还是“接地气”的公益项目,都体现出参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在“双创”中重新发现自我

  “我们的芯片是一个系列,叫作CMOS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别看它小,它的‘小宇宙’可是很厉害的。”放在项目负责人马瑞手掌心的芯片,看起来还不及小拇指指甲的一半。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芯片,真正让无人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等智能服务机器人有了一双“慧眼”,让他们能轻松躲避障碍,即使在夜间也能行动自如。不仅如此,这块芯片可以使整机体积至少缩小一半、功耗降低50%以上、核心电学器件成本降至原先的1%,并且无需经过电学调试。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全集成激光雷达芯片,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队自主创新的产物。“它不仅是机器芯,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芯’。”马瑞说。

  “‘双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老板,也不是为了鼓励学生都去开公司,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大赛评委、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专家李桂廷说。

  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的瓦斯合成金刚石项目也有一项让团队成员引以为豪的技术——他们生产的电子级金刚石产品,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垄断,成功应用到了重大国防项目中。

  “作为理工科学生,我们有责任刻苦钻研,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项目负责人郑可告诉记者。

  尽管遗憾地止步于金奖争夺赛,但在项目导师于盛旺看来,比起比赛成绩,学生在这次大赛中得到的历练更重要。“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这才是能够伴随他们未来开创事业的宝贵财富。”于盛旺说。

  脚踏实地汲取养分

  “这是一家有思想、有情怀、有未来的公司。”在9月16日下午举行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对接洽谈会现场,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投资小满良仓时,来自深圳大西创投公司的投资人高玉虎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时在洽谈会上一鸣惊人的小满良仓,是一个农产品电商项目,通过对接农户,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项目负责人张旺今年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也是实践团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发起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我认为青年创业者只有扎根祖国大地,勇于承担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才能具备足够的韧劲,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旺说。

  在本届大赛上,“情怀”成为了不少参赛项目“双创”梦想腾飞的起点。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偏远,与世隔绝,尽管有一些好的农畜产品,却无法向省外销售。我希望带领家乡的乡亲们脱贫致富。”青海民族大学毕业生才让三周选择了电商服务平台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作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藏族牧民的儿子,才让三周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比去大城市工作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

  通过建立电商服务体系,免费为贫困村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等方式,才让三周探索了一店带一户、一品牌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截至今年3月,已实现脱贫135户,签约小微企业和农业合作社69家,才让三周也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以“双创”新生代的姿态,关注社会进程,关心民生发展,让不少参赛项目显示出深刻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来自中山大学的蓝信封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项目就是俯下身子、关注民生的代表。该项目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写信的方式构建长期朋辈心灵交流的平台,实现招募匹配精准化、服务体验个性化,进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据悉,“蓝信封”已经覆盖24个省份150所乡村学校,累计书信往来达10万封。

  “双创”教育更需登高望远

  “‘双创’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基于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本领,培养大学生用所学所长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为社会和民众谋福祉。”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表示,本届大赛既是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应实现以赛促教,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才。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价值引领问题。”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学院院长郭宝龙看来,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不是简单地开几门课、建几个平台,而是要按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精神层面培养和激发青年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将人生价值融入中国梦。

  据郭宝龙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开展了“瑞金情”“长征志”“重走红色办学路”等“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将自身蕴藏的丰富的红色基因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源泉和价值追求。

  “‘双创’教育核心在于培养人,而培养人的重要支点是课程,应该建设多元开放课程。”在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徐忠锋看来,要从课程上根植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搭建各种交叉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和自身的创业实践,训练学生具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增强内在的耐挫力和韧劲。(本报记者 焦以璇 冯丽)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