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2017-11-23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陈鲁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必将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推进教育强国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始终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领导高校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坚持党委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始终坚持党委把方向、议大事、做决策、用干部、聚人才、管监督;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根本,存在之前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引导、文化熏陶等一系列“组合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立德树人既要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从政策、制度、文化层面,加大立德树人的工作力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在高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等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结合高校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在高校内部治理上必须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决策权的规范运行、执行权的阳光落实、监督权的有效保障。要从改良治理环境、重构治理结构、优化治理过程和建设治理文化等方面,来推进治理体系的重塑,进而达成有效提升治理水平、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治理上不可或缺的作用,尊重学术自由、学术平等,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高学术质量,让学术能自由地呼吸。要大力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用公开来监督执行,让高校治理充满阳光。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新要求。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民族复兴基础工程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必须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谋求更快的发展,在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云南民族大学要做到“四个比度”和“五个突出”。“四个比度”: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五个突出”:在服务面向上突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跨越式发展战略;在对外合作上突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面向边疆地区;在人才培养上突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在教学环节上突出创新、实践教学;在师资队伍上突出培养双师型教师。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