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在真善统一中推进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7-12-07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郑州大学原副校长 宋毛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未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际上正是针对当前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过分强调专业化的求真教育,忽视德性养成的求善教育而言。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用真善统一的理念推进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求真教育与求善教育的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偏于知识教育而疏于德性养成,不应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国高等院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年学子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各方面,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广大教职员工,率先垂范,从我做起,解决好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在推进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整体文明程度。青年有信仰,国家未来才会有力量,民族明天才有希望。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深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民族文化支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积极培育和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求真教育与求善教育的统一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水平的关键。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中讲道:“哈佛古老的通识教育理想已经有名无实,在卓越主义和市场名利的诱导下,哈佛教育已不再致力于解放人的思想和精神,其师生为职称升迁和就业市场而不断追求卓越,但却找不到责任感、价值观的灵魂。”而这将直接导致在精神上缺钙。受此影响,大学生们往往为俗世意义的成功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越来越成为“精神的缺钙者”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想而知,如果高等院校如果仅仅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精英学子们都以挣钱为价值观时,还谈何创新,谈何社会担当?基于此,我们高等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融通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也应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特质的现代大学,而不是欧洲大学的凯旋或美国大学的克隆。基于此,我们在不断推进高等院校专业教育,塑造“器”的同时,还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新时代的大学教育中,通过人文化成与德性滋养,培育其雅量。逐步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拥有忠诚奉献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中呈现的重理轻文、重才轻德的问题。

  实现求真教育与求善教育的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引导预期,完善高校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能力提升和德性养成的全面发展需求,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体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形成有效的高校治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学习氛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才兼备,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千家万户的梦。人民对优秀人才的期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千家万户的梦想也将在一个个大学生相继成才中变为现实。高等院校既要从专业方面严格打造,更要做到充分地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学子有未来,千家万户才有希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心系民众希望的高等院校,真正成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用真善统一的思想,切实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等院校发展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教育改革无止境,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真善统一是方向,以此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