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办有质量的高中教育

2017-12-19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刘维朝

  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十九大对新历史方位下的国家教育进行了蓝图描绘、路径指引和任务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宏伟目标。这是继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国家基础教育的又一次伟大起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这项举国建设的基础工程中,作用不言自明,使命任重道远。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了鲜明的时代区别,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有着“好上学”和“上好学”的同步需求,这意味着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高中教育的发展要同时解决“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办有质量的高中教育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向往与期待。

  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与优质化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实现协同推进,就要在强弱项、补短板,保障硬件供给的同时,始终把“人”作为高中教育发展的核心立足点, 坚持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追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古有言,“人生三不朽,太上在立德”“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办有质量的高中教育,首在培养人的优秀道德品质。在人类智能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对于自然的尊敬、对于他人的尊重、对于文明的敬畏、对于国家的热爱更显可贵。高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让群体自觉遵守并维护良好的社会规范,创造更为和谐的社会环境,展现更为蓬勃的生命气象。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校园有深厚的品德,学生才会有德行,教育才会更有活力,生命个体才会得以树立起来。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办有质量的高中教育的起点。

  对于学校具体而言,办有质量的教育关键在于建设有质量的课程。没有优质的课程作为载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有宽广的土壤。现代课程体系既囊括国家课程,更需校本课程的给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今天看来已不是挑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突破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校教育的质量在于校本课程的质量,能提供什么样的校本选修课程,什么样的活动课程,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达能到什么样的层次。高中学校要坚定走特色课程建设的路子,构建与教育实际相符的特色课程体系,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对接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时代发展的大格局中,有质量的高中教育离不开教育公平作为保障。教育的公平在于教育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的普及与优质发展的历史出发点,是在盘活现有高中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与改进,以满足社会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只有在补齐区域教育、学校教育短板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才会化为现实。

  教育肩负着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由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变革期,高中教育使命与责任更为重大。在未来的人类教育中应当有一种优质教育贴上“中国制造”的鲜亮标签,引人向往与学习。前景灿烂,需要我们努力为之。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