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好教育督导工作

2017-12-19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马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36页。]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36页。]并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殊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社会力量办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36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深化改革、质量提升等内生动力的不断激发,也需要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教育督导、社会评估等外部力量的激励与约束。因此,强化教育督导意义重大。

  首先,教育督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客观要求。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1页。]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 陈宝生部长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跨越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民办教育发展壮大,‘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中国教育总体上迈进世界中上行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砥砺奋进的五年:数据看教育2012-2016》,第1-6页。]在此过程中,教育督导工作始终以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学生营养与健康、加强校车校舍校园安全监管、教师教学、师德师风等方面开展督导,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更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安全稳定、教育投入、教育均衡、教育布局等工作的监督、指导、评估、监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教育督导根本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其次,教育督导是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选择。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需求角度讲,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兴起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不同主体对高等教育发展会提出新要求。比如:受教育者将会拥有更加自由的选择机会和更加多元的教育诉求,家庭可能更加注重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学科背景、办学实力等,社会和用人单位可能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教育质量评价将由关注“教育投入”到关注“教育产出”,由关注“教师是否教得好”到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好”,从重视办学资源条件、教学过程转向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成果、毕业生能力和使用效果的追踪评估。这些都意味着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化为“上好学”。从供给角度讲,我国教育当前和今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区域之间的“东强西弱”,东西部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之间发展条件的不平衡,东西部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之间教育发展质量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等还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国大学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对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贡献度以及对国际高等教育的影响力等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和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由此可见,满足需求、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应当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教育督导必须紧密围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继续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36页。]等方面落实督导责任,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诉求。

  最后,教育督导是积极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基本思路。其中,“管”的方式已经转向通过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学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办”的质量导向客观要求学校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从“评”的角度而言,从国内国际教育评价中可以发现,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已成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督导既是“管”的重要手段,也是“评”的重要途径。做好教育督导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学校办学质量。尤其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更要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创新督学方式,完善督导制度,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督导和评估监测,切实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保证教育督导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12页。],我们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36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履行国家督导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切实担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绝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