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2018-01-08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济南市教育局原局长  陈东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历史担当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实现教育公平既是我党历来追求的工作目标,又是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担当。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不仅涵盖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各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客观地反映了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社会、文化、经济差异大,教育发展不够充分,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平衡。但是,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以及享受教育改革成果的权利是无差异的。习近平总书记“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既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也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历史担当。

  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精神不仅为我们确立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也为我们的工作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坚持以均衡发展为导向,以离散系数为测量边界的检查标准体系,督导和保证了教育资源在比较小的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配置,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实际检查中发现,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各级党委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空前重视,农村教育保障条件空前改善,人民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正在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在保障给予公平的同时,确保了城乡各类儿童少年入学机会的均等,从而也实现了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成果的起点公平。这为全面实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二、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之路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导向。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侧重点是资源配置,成果是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则在教育发展理念、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目的是通过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在物质资源配置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机制,统一协调配置师资和管理队伍,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措施和方法上还必须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两个纬度做好保障,不但让他们“有学上”,还能让他们“能学好”。

  教育百年大计,以人为本。只有贯彻和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在思想和行动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全覆盖,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能够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建设教育强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内涵。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总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的已达1800多个县市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教育规模稳居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但在其他多项指标方面我们还存在差距。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高收入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但比高收入国家仍低30多个百分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4年和13.3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教育质量差距更为明显。我国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技能技术人才、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缺口很大,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距离还很长,距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十九大报告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多方面需要的重要布局,也是顺应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多样化民生需求、让更多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关键步骤,更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的重要举措。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仅决定着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决定着国运的兴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在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使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数量足够、规格合理、质量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任务。因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也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田青(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