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支持一流大学创办异地校区是发展优质高等教育、复兴中华伟业的高效之路

2018-01-18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 卢中昌

  党的十九大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时间节点。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之后,至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伟大梦想的实现从根本上讲要靠教育、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

  民族复兴需要国家现代化、需要强国支撑。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世界大国从欧洲到美洲崛起的历史之路表明,教育兴则国家兴。强国之路是由一批一流大学(博洛尼亚、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MIT、斯坦福、加州理工等)支撑的,国家的强盛依赖于其大学的强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双一流”建设高校责任重大,一流大学应是强国之路的一支主力军,必须找准发展定位、加快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承担起“四个服务”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构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培养一流人才、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有话语权的大学并不多;目前42所一流大学的规模和影响也不够大,2016年42所一流大学招生占总招生数比例不足3%。而新举办大学很难短时间形成一流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因此,一流大学应该主动作为,着力解决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优质高教资源不足的现实难题;而一流大学难以在原地实现扩建,因为多数受空间、财力等限制。与地方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异地校区无疑是快速发展国家优质高教的战略性选择。

  异地校区在快速发展上具备四个有利条件:一是在主校区多年办学基础上起点高、眼界宽、信心足;二是借助主校区声誉和校友资源易于获取国内外各界信任和支持;三是因享有主校区声望,易于招聘高层次人才和开展国际合作;四是远离母体虽然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客观上没有包袱容易轻装上阵、便于改革创新,创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一张白纸绘新图)。目前,清华、北大在深圳、中山大学在珠海、浙大在舟山、人民大学在苏州、山大在青岛和威海、哈工大在威海和深圳、大连理工在盘锦等城市均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为例,该校区一期校舍完全由盘锦市投资建设,2013年9月启用,目前在校生近6000人;从已毕业的一届本科生和三届研究生质量以及国际化的发展来看,在第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就已基本实现与大连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四年来,校区学子已有近1700人次获得国际、国家、省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举办的课外学术作品大赛集体奖第一名,捧得“攀登杯”;转入大连校区学习的148名学子,成绩均在所转入专业名列前茅;首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3%被清华、北大、中科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继续深造;多数就业毕业生到知名企业以及各地党政事业单位就业;校区毕业的230名硕士研究生,共申请90件发明专利,发表了242篇高水平期刊学术论文;出国访学、交流、联合培养的学生近600名,其中2017年就派出近300名,莱斯特国际学院的成立不仅助力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目标的实现,也为学校的中白学院建设、学校的国际化竞争力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盘锦校区自创办伊始,就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区、示范区,校区人才培养的“六大举措”(宽松转专业、高水平导论课、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重视实践及创新创业、国际化、大工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不仅直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还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积累了可借鉴经验。

  盘锦校区的成功,充分说明一流大学的异地校区可以跨越式发展,可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优质高教资源,壮大一流大学实力,为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