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崔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列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这是总书记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指明了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及突破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中承上启下的“主角”,充分发挥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将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铺就职业工匠成才大道、培养大国工匠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破解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难题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3的省份先后开始进行中、高、本职业教育的探索,特别是对高职本科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试点,其中有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3+4”模式,有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的“5+2”模式,有本科院校独立举办以及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的四年制高职本科,还有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分段培养的“3+2”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破解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难题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框架。在中职与专科层次高职广泛衔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都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用政策杠杆调控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
二、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失衡难题的逐步破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满足人才支撑方面,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说,中职、高职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由教育部牵头和相关部委推动,共建了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成立了62个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在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教育部已确定368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或牵头单位,推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深入,更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功能,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将服务面拓展到所有在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群体,既满足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连续学习,也方便职业工匠“回炉”接受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
从职业教育自身来看,只有通过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层次,才能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的耦合。
一是要全方位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人才成长立交桥。多年来,国家为学术性人才培养建构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资格框架,而对培养非学术性职业人才的教育,未给予与学术性人才相对应的学历证书,在其他职教发达国家也多以职业资格(证书)予以框定,来实现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的对等或等值。在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不断完善中,所培养的人才在学历上是否也可能授予“类”学术性教育的某些学历或学位呢?后续,不仅要彻底铺就中职升高职、高职教育内部专科升本科的人才成长通道,更要以职业教育者的职业素养来培养更多的职业工匠人才,构建职教与普教并行、并重和相互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是建立双向合作的职业教育国际开放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适应能力的职业人才成为发展的必然。因此,未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构建多层次且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完善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平台、构建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布局、鼓励更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同国外成功的职业培训中心开展双向合作,通过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形成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国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和骨干力量,对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与结构、铺就职业工匠人才的成长通道,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站在十九大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历史新起点上,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新职教的发展为我国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