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十九大报告的高瞻远瞩、浩瀚深邃已为党政军民学各界所乐道,大家普遍认为,报告立足两个一百年尤其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既有远景规划、战略安排,又有任务分解、具体要求,既高屋建瓴、酣畅淋漓,又耳提面命、嘱托叮咛,其内容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学习领会,予以贯彻落实。
一、重新定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主要矛盾为主线系统串联各项战略性任务,突出党的建设的伟大意义
报告开篇,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总书记开门见山,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继而开宗明义顺势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是十九大报告最为智慧的理论创新。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入新时代才有了现实依据,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面对并进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便顺理成章。
在解决主要矛盾与矛盾双方互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战略性任务,总书记的报告以此展开,紧紧围绕主要矛盾的解决,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消化主要矛盾中的战略意义,确立了实现伟大复兴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当然,也为当前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了行动指南。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到最后一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处处体现了党的建设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伟大意义。
二、善于发现并紧盯矛盾的主要方面,撬动油门系统解决问题,突出党在新时代的关键作用
报告在论述四个“伟大”的关系时指出,“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语中的,直击要害,让全党同志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当然也从侧面为每一个党员的自我涵养提出了要求。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不可避免地给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增长方式,老旧的指标体系,扭曲的意识观念,都已经无法应对未来。总书记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明确要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倡导创新文化。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只有通过创新,才有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另外,像“转换增长动力”,“动力变革”,都是撬动油门,紧盯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样板。
而这些关键性工作,落脚点都事关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三、大格局高站位融合矛盾双方,化现实问题为思想资源,彰显党的哲学思想的巨大威力
100%的使命感,100%的从容不迫。在会场聆听总书记报告,很容易被震撼、被感染,每一位代表的使命感、紧迫感油然而生;然而,报告中的处处透露出来的从容淡定、理性平和,让我们又不至于盲目冒进、轻率浮躁。这种融合性的智慧不着痕迹;
100%的系统思考,100%的问题导向。系统思考是整个报告的突出特征,而问题导向则是报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时,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并列,在报告的决议中,把“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作为工作重点,单纯从表面的逻辑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但正是这些领域,在现阶段既存在诸多问题,又充满无限机遇。
100%面向未来改革创新,100%不忘本来审慎稳妥。这一点在报告中可以说俯拾皆是。诸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又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瞄准国际标准”“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总书记报告中哲学思想的辐射力,无疑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新的力量。
四、登高望远,策略而精准地选择切入点解决难题,把党的意志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
早在2014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这一段,我集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体学习,我作了讲话,对全社会提了要求。‘五四’青年节,我到北京大学去,对大学生讲了这个问题。最近,又到上海去,对领导干部讲了这个问题。今天,想对小学生讲讲这个问题。”
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十九大报告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答案,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该承认,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在举旗定向尤其是如何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领人民群众方面,确实心存迷茫,很难找到一个切入点,于是,虚无缥缈就容易成为人们形容远大理想的代名词。今天,总书记智慧地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使之成为一个同心圆,非常策略地解决了我党历史上长期尴尬的难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