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抓实抓牢四个维度 力促高校内涵发展

2018-03-01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 王燕玲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转折,高等教育从规模时代正式步入了质量时代。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战略,面向辽宁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辽宁省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看齐新标准,以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创新性地抓实、抓牢审核评估的“四个维度”,助辽宁高校内涵式发展一臂之力。

  抓实抓牢目标维度。辽宁是教育大省,教育基础雄厚,教育资源丰富。一大批高等院校是伴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辽宁高校在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从高校服务功能发挥上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还不高。辽宁审核评估把审核目标紧紧落在引导高校自我改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引导高校自我改革发展、提高对国家和辽宁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上。因此,在国家6+1的审核评估范围,即在审核“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 学生发展、质量保证+自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辽宁”这一项目,即“7+1”,包含了校企协同育人、转型发展、创新创业、跨校修学分与国际合作4个审核要素及12个审核要点,把“7+1”的尺子交给高校,推动高校把办学视角从人才供给侧进一步转向人才需求侧,促进高校多角度、多侧面、多维度地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扎根辽宁谋发展,扎根辽宁做贡献,承担起服务国家和辽宁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抓实抓牢方式方法的维度。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评估项目越来越丰善,评估环节也越来越紧密。如何在评估中,通过恰当的方法,确保评估工作实现从管理本位向学校需求本位的转变,让审核评估的“探头”真正深入到高校办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促进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增强评估的公信力,是辽宁审核评估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辽宁充分调研、深入探索、大胆创新,确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三结合”审核方法:审核评估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审核评估系统平台,紧密对接省教育厅本科专业信息填报、专业综合评价、新设本科专业、本科专业项目平台。专家既要依托平台集中进行线上评估,线上掌握高校办学数据信息,同时要分散走进高校一线课堂听课,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信息。“三结合”的审核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不因学校应对和材料撰写的好坏影响评估结果,不因评估专家对标准的把握的宽严影响评估结果,不因评估专家对标准理解的深浅影响评估结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审核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这种评估方式符合质量评估发展趋势,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抓实抓牢评估主体的维度。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辽宁省教育厅成立审核评估专家委员会实施元评估,商请大连理工大学成立相关机构作为第三方具体承担实施审核评估工作任务,构建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第三方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初步建立与中国特色和辽宁实际相结合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从结果上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为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从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库中遴选确定专家组成员,聘请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省外专家作为专家组组长,省内专家占三分之一,省外专家占三分之二,每个专家组都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审核评估工作设置了外部观察员监督制度,由省审核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厅督导评估处处长、省政府督学3名外部观察员全程组织和监督评估过程,强化评估主体作用发挥,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

  抓实抓牢反馈整改的维度。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问诊把脉,是否真正收到成效,关键在于高校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和落实,以评估整改为契机,大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发挥审核评估结果在办学和管理中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辽宁省教育厅注重抓实抓牢反馈整改环节,着力解决审核评估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整改阶段的制度设计上,要求参评学校在接到书面审核评估报告和整改问题清单后2个月内,向教育督导部门提交整改工作方案。审核评估专家委员会将审核学校的整改方案,教育督导室要组织专家组开展审核评估“中期检查”和“回头看”,把学校的整改效果与省教育厅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审核评估真正取得实效。

  问题倒迫改革,改革驱动发展。实践证明,辽宁独具特色的新型审核评估模式,在帮助高校查问题、补短板,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评价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形势,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进一步完善新型评估模式,通过务实创新的审核评估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促进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