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时代”呼唤“好老师”

2018-03-01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吴正宪

  “十九大”会议早已结束,但是“十九大报告”仍然温暖在心中、感动在心中,它鞭策着我们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路上努力前行。我作为一名教育人深感肩上的担子与责任,也时时感受着“新时代”对“好老师”的呼唤。

  老百姓渴望高质量的教育,民有所呼,党的报告有所应。“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字里行间浸润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浓浓情怀与期待。

  作为一名北京基础教育战线的教研员同时兼国家督学,我多年来有机会走进北京的农村地区和一些省份的边远山区(包括国家贫困县),亲眼目睹了国家基础教育学校的变化。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一个小小的山村远远望去最美的建筑一定是学校。走进校园,高耸的楼房里各种齐全的实验室,宽阔的操场用塑胶铺成的跑道。一些学校标准的电脑教室、录像教室、学校网站齐全,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可见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空前的,教育已经成为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焦点。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硬件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得到基本均衡,教育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已经在路上。

  虽然取得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但是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还相差甚远,完成好基础教育的“内部装修”还有太大的空间。一些落后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孩子们呼唤好老师,新时代也在呼唤着好老师。教育人该做些什么?“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尽快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软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幸福的学习生活,都有实际获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进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重视“师德”培养。什么是好老师? 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师德?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全校师生,总书记在“四有好教师”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广大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应该成为教师的标准与行为准则。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坚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理解教育的意义,要在保护学生成长利益的大背景下按照规律教学。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理解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科的思想和精神,体会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对人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

  “新时代”呼唤“好老师”。在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进程中,要着力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引导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弘扬中国好老师精神,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环境,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