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2018-04-04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国家督学、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刘希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八大以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利用作为国家督学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检查和应邀讲课的机会,去过近10个省市的城乡学校调研。同时,我所在的重庆谢家湾小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带领了9所联盟校和20多所农村学校,每年培训3000余人次农村学校干部教师。所见所闻深刻印证了:即便去年到了凉山地区最偏远的村小,也看到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学校不缺校舍、设备,就是缺教师缺好课程,硬件保障基本到位,软件的需求十分强烈。由此可见,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是十九大以来的开局之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因此,我感到,要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统领教育工作,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为切入点,需要加快教育资源配置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主,以“硬件”投入转向以“内涵”投入为主。建议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核心资源配置。

  强国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今年初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令全国教育工作者们振奋和期待。建议围绕全国范围普遍存在的一线学校结构性缺编、岗位吸引力不强、绩效工资激励性欠缺、教师入口层次不高、职后培训针对性和保障不够等问题。一是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办公和生活条件待遇方面全面提高,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只有真正形成全民尊师重教、人人竞相从教的风尚,才能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还需要加大教师工作评价的研究和改进,尽量从教育工作特质、教师工作性质、国家倡导的育人方向去评价教师工作,改变现在管理评价头绪繁多、干扰教学过多、以考分评价教师的现状,引导教师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坚定地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科学从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建议重新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城乡教师编制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清理教育行政部门挤占一线学校编制的情况,解决缺编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师范类高校建设,加强保障教师职后专业培训,将国家规定的生均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提高为10%,用于校本培训。改善过去教师教育工作中重理论、学科、讲座的现象,增加教师教育中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深入学校教育实践的比重。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让教育更加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我认为,当前的“择校”“大班额”“城乡教育差距”主要问题一在师资,二在课程。

  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对学校课程改革给予了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大力支持。我所在的谢家湾小学坚持“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在保障国家课程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完善功能,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整合,避免交叉重复脱节,使原有的十几门课程整合为7门。每天九点上课,孩子们上午进行学科课程,下午全部是专题活动和社团活动。教师们课余自发加班研制了104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校本教材,其中语文、科学等很多教学思想和策略,被全国统一的部编教材采纳推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感得到了极大满足,全校没有一位老师课外有偿补课,基本没有职业倦怠,教师们都觉得工作有价值有追求。教育部及市区质量监测显示:孩子们学业成绩优秀,阳光自信,特别是表达能力、思维水平、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群体综合素质特别好。我们每年接待来自美国、芬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教育考察近300团次,国外的同仁都感叹:在中国相对班级、学校学生人数都比较多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对孩子们个性化的关注和发展。

  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鼓励基层创新,释放基层课程研发的活力,凝聚全国课程研发的智慧和力量,总结素质教育探索经验,变过去少数专家为全国各民族设计课程,为激发全国各民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作为课程研发的主力军,供国家层面审定、选择、推广、借鉴。另一方面,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根据新高考理念,调整2001年以来实行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针对这个方案实施17年以来的经验和局限性,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主要从优化整合学科设置、弹性安排课时以及调整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空间结构,让基础教育更具有连贯性和科学性。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治理校外负担重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孩子们玩的时间太少了”。2018年全国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报告中也谈到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不管是大都市还是乡镇甚至务工子女学校,校外补习的确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普遍的焦虑和困扰。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出现校外补习与学校教育在方式、内容、评价层面的脱节、相悖的状态,不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议加大力度综合治理校外补习机构提前给进度、超纲给难度、违规与中学招录变相挂钩的问题,引导他们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保持与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标准、学校教育一致,加强舆论引导家长、学校、补习机构形成育人取向、教育方式、教学策略的共识。

  总之,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许多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各级各层教育工作者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一定会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