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学、海南省教育厅厅长 曹献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宣言书、路线图、动员令和总纲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声声号角,吹响了教育人书写“奋进之笔”的集结号。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办好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教育,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乡村要振兴,就要聚焦人的因素,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民改变乡村落后面貌。
可以说,农民素质高低,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聚焦农民素质,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新农民,教育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统筹协调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把优良的道德品格养成作为农村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二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发力,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办园体制,支持乡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农村幼儿“幼有所育”,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按时序推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同时,谋划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确推进工作的主体责任、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校长教师双向交流轮岗,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民子弟不出乡村,就能享受与城镇一样的优质公平教育。既要办好农村普通高中,更要办好中等职业学校,对准农村产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一代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民。三是大力办好社区教育和农民培训,鼓励高职院校,发挥智力与技能优势,提升农民素养,使广大农民勤劳守法致富。
乡村要振兴,就要坚持办学宗旨,打造学校文化引领乡村文明。
乡村办学,既是培养人才需要,更是传播文明的需要,这是举办乡村教育的初心。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办学宗旨,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把乡村学校办成文明绿色的窗口和基地,展示其严谨的管理风格、良好的学风校风,规范的师生行为,扩大学校的影响,改变乡村治理现状,引领乡规民约向善向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
农村青少年学生是农村的未来,农民的希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要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凝练学校文化。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引导农村青少年学生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坚决遏制黄、赌、毒的侵害和影响,以农村学校师生的良好风尚,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广大农村风清气正,一片蓝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旗帜鲜明地提出 “美丽校园”规划,建设富有乡村特色的“增绿”“护蓝”校园环境,强化校园绿化、美化、亮化的育人功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大力宣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校园文化主旋律,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原点和辐射源,为谱写美丽中国的篇章作出贡献。
乡村要振兴,就要打赢好脱贫攻坚战,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乡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
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围绕“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十二字目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上学,就是在全面核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控辍保学工作,依法综合治理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辍学问题,确保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到95%,让贫困家庭孩子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全资助,就是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性扶持政策全覆盖,保证不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和他们每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因学致贫。上好学,就是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打造一支“下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消除义务教育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的“择校热”“城镇挤、乡村弱”的“死角”。促成长,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全覆盖的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关爱体系,让贫困家庭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拔穷根”的战役,只有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用文化和智力阻击贫穷和落后,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贫困进程,以绝后患,让农村新生代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治本之策。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作用独特而举足轻重,要坚持教育的“四为”要求,发挥教育督导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