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铁笔丹青培正气 书香墨韵润童心

2017-06-19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兰亭中学

  项目:书法、篆刻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兰亭中学秉承“让每个孩子都成人,让更多的孩子能成才”的办学目标,以书法篆刻为核心项目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007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所“兰亭中学”。

  好风凭借力:书法、篆刻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扬帆起航

  祖山兰亭中学是一所山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如何谋求学校快速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摆在全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送来了先进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搭建了开阔的平台。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症结,大胆提出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构想。学校确立了让“学生动起来,教育活起来,校园靓起来”的发展理念,制定了“生有特长,师有特点,校有特色”的发展目标,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和篆刻作为突破口和发展点,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书法篆刻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一张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

  课程为载体:艺术小课堂书写教育发展大文章

  几年来,祖山兰亭中学将书法、篆刻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做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他们积极探索,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拓宽课程实施的途径。

  在书法篆刻校本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中,针对项目特点,实现四种关系的协调:即书法、篆刻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协调;书法、篆刻课程与地方文化的协调;书法、篆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协调;书法、篆刻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

  书法篆刻课程与传统文化相关联才会有厚度。祖山兰亭中学认为,书法篆刻不是单纯地写字、刻印,进行书法篆刻教育的目标也不是培养书法家篆刻家,而是要通过书法篆刻教育,引领学生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受到美的陶冶,积淀人文精神,以利于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他们将《书法》《篆刻》课程与祖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临摹名家名篇、印迹,必先仰名家风范,所谓知其人,仿其字,体其心;书写、篆刻经典文句,必先究文句内涵,所谓吟其声,品其意,悟其情。如此,书法、篆刻课程才能承担起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

  在推进《书法》《篆刻》校本课程中,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措施。

  一是渐进性的学段推进。一—三年级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学会书写硬笔楷书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学会查阅、辨认简单的篆字;四—六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技法,能用毛笔正确书写汉字,能利用篆刻机创作简单的篆刻作品;七—九年级要求学生了解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史,会鉴赏不同书家的作品和三种以上书体的篆刻风格及特征,能够创作书法作品,能够手工完成篆刻作品。

  二是多层面的活动引领。在规定的课时教学外,开展各种活动,引领学生开阔眼界,提高技能。学校成立了“兰亭书法篆刻学会”,为有根基的学生提供深入钻研的平台;定期组织名家或优秀作品临摹、赏析等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书法篆刻评比竞赛;参加县级群众性文化活动,现场创作展示等等。学校还凭借“兰亭中学”品牌,与国家、省、市、县的书法篆刻名家建立了联系,经常请他们来校讲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切实感受了书法篆刻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了书法篆刻的无穷魅力。

  三是全方位的环境熏陶。学校现在建有标准较高的书法教室、篆刻教室和作品展室。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每一条甬道都洋溢着浓郁的书法篆刻氛围,班级文化阵地也营造出浓重的书法篆刻的艺术气息,初步实现了“营造书香氛围,打造墨香校园”的校本课程目标。

  书法篆刻课程与乡土文化相结合才能有个性。学校认为,机械地移植城市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实际上是对独具特色的广大农村青少年生命状态以及未来发展不负责任。校本课程应该是“本土”的,才能直接服务于本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

  祖山镇处于古长城脚下,离长城最东端入海口仅百余里,历史积淀深厚;祖山又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依托这些独特的资源,学校以本地最具优势的祖山旅游文化作为重点内容,不仅引领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养德、增知、益智、健身、学艺,而且为祖山旅游文化事业提供优质服务。几年来的暑假,学校都有学生去祖山艾肯旅游公司做义务导游。同时,学生以家乡为题材,先后创作了众多的书法篆刻作品,书有佳句,印具韵味,使乡土文化教育独具魅力。

  书法篆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补充才会有发展。祖山中学认为,优质教育就是能适合特定区域人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是能有效利用和创生资源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从拓展和补充国家与地方课程的角度出发,努力发掘本校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以书法篆刻艺术教育为基点,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他们称之为打造“校本课程组件”。

  祖山兰亭中学现行的校本课程还有《中国象棋》、《家庭医生》、《现代舞蹈入门》、《横笛演奏》、《校园歌曲》、《我的篮球》、《现代诗歌赏析》、《写作入门》、《科技小发明》、《英语口语交际》、《书法家故事》、《中国画技法》、《修养》等。这些课程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选修,能基本满足在校各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展的需求,初步做到了多样化。

  书法篆刻课程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才能出效益。校本课程对建设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祖山兰亭中学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注重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他们重视 “书道”教育,把书法篆刻艺术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组织师生创办了《木兰书画》、《手抄报》、《山草文学》、《育人报》。经常组织师生开展书法篆刻等艺术展示活动。定期发动师生自己动手书写、篆刻、装帧、制作作品装点校园,这些师生作品,与众多名家手迹比肩陈列在校园的墙壁、楼道、教室内、专用教室的显要位置上。这本身就是无言的号角,涌动的是创造的渴望、生命的尊严和求真求美的激情!学生亲历了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表达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自信心与独立性、责任心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民主精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改革求发展:再接再厉续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通过几年来的书法篆刻教学实践,祖山兰亭中学呈现出学校教育的新气象:学生在锻炼中成长,自信心、自律精神、学习能力普遍提升;教师在探索中进步,研究能力、施教能力、团队品质显著增强;学校在跨跃式发展,特色初步形成,效益逐步彰显。

  2008——2009两年间,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国书法报》、《河北教育》等媒体曾先后对该校做过专题报道。

  2010年,代表秦皇岛市教育系统,接受中组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并受到好评。

  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第四期以《书写特色的乡村教育》为题,对他们的特色艺术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0年,“全国第四届兰亭书法节”在祖山兰亭中学成功举办,该校的书法篆刻教育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2012年,被秦皇岛市教育局列为首批“篆刻艺术教育实验校”。

  展望未来,祖山兰亭中学师生信心倍增,他们决心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为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而努力。(撰稿 郝占军)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