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剪出一片明朗的天空

2017-06-19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长春市二道区腰十小学

  项目:剪纸

  腰十小学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拥有65年历史的农村小学。学校以“有教无类,仁者爱人”为核心理念,以“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为校训,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校艺术教育以剪纸文化为特色项目,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艺术教育之路。

  剪出一片明朗的天空——剪纸教学创建的背景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培养孩子特长的热潮,各种特长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腰十小学的家长们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点艺术特长,但是,当时农村家庭生活贫困者居多,孩子们学什么艺术特长呢?学校面对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农村家长们的诉求和家庭的承受能力,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做出了一个理性的有责任感的选择——将剪纸艺术特长的培养纳入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

  “指尖上的智慧”——剪纸教学的课程建设 

  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双巧手剪世界。剪纸创作所需用的材料比较廉价,家庭经济负担很小。老教师曹继红有剪纸功底,在她的带动下,美术教师积极参与,不仅组建二课堂兴趣小组,而且在美术课堂上付诸实践,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开始迷上了剪纸,校园里掀起了剪纸的热潮,得到了学生家长好评和拥护。1992年秋季开始,学校把剪纸纳入了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剪纸课,剪纸社团每周一小时的提高课,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一做就是21年。

  剪纸课程在学校全面铺开,开始,课程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开展得很真实、很红火、也很朴素。为了加强剪纸校本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学校决定从科研入手,确立了市级科研课题《小学美育策略与探索》。

  在课题的研究和推进过程中,打造了一支从事剪纸教学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达成了“以美育为突破口,以剪纸艺术引入课堂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共识。曹继红、张立杰、王雪娟老师是剪纸课程的核心力量,隋玉秋、李杰、李新颜、陈金伟、刘杰、兰岚、陈小英、谢立英等教师成为剪纸教学的骨干力量。在这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带动下,剪纸课程在腰十小学全面开花。

  在课题的研究和推进过程中,编写了一套高质量、有特色、实用性强的剪纸教材。腰十小学的剪纸校本教材由张立杰老师主持编写,共计12册。全套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美术字和抽象图案等,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了各年级的不同特点,使用效果很好。

  在课题的研究和推进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剪纸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孩子们能够熟练地创作图样,运用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的方法,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创作。阴刻“线线相断”,阳刻 “线线相连”,每幅作品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剪纸课程的教学成效,更体现在激发了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

  1998年《小学美育策略与探索》课题被长春市评为优秀科研项目,2000年通过专家组验收,学校编写的剪纸教材在市级科研成果比赛中获特等奖,并衍生出20多项科研成果。该课题后又被评为省级科研成果特等奖。腰十小学领衔剪纸课程的曹继红老师被省文化厅授予吉林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一刀一剪一世界——剪纸教学硕果累累 

  从最初既要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又要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单纯目的出发,到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教材的编写、教研课题的研究,剪纸教学伴着岁月的痕迹,沉淀为腰十小学的办学特色。开山教师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成长为民间艺术家,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科研型骨干教师;学生在剪纸学习中丰富了想象,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今天,腰十小学全体师生以创新精神赋予剪纸新鲜的思想和蓬勃的生命力,剪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学校文化重要载体。

  学校以剪纸为载体诠释办学理念——走进教学楼的大厅,大幅的孔子剪纸画像、“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的剪纸字画、镌刻着腰十小学全体教师的座右铭,提醒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树立起在农村学校办优质教育的信心。仁者爱人——公平教育就是人间大爱,对农民工子弟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学校以剪纸为载体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剪纸文化已经深入到腰十小学的各个角落,学校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是剪纸的天地。在走廊里悬挂着陶行知的剪纸画像和教育箴言剪纸字画,激励教师追求和拥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情怀。

  学校以剪纸为载体弘扬经典文化,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民族团结精神。每一个楼层走廊的剪纸作品都有一个鲜明主题。“金陵十二钗”、“一百单八将”、“三国英雄人物”等剪纸小像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五十六个民族”的人物小像姿态万千,表达出民族团结的情感;伟人剪纸像、毛泽东诗词剪纸画,让孩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异彩纷呈的花、鸟、鱼、虫、自然风光,展示了童心的美好;浓郁的东北风情剪纸画,诉说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形态各异的“福”字剪纸,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在20多年的历程中,学校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主动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于英到我校指导剪纸,使同学和老师们大开眼界。2013年,邀请剪纸艺术家关德强到校传授民间剪纸特殊技法——满族风情剪纸系列画。每年的6月9日——非物质文化传承日,学校都要举办这样的活动,邀请剪纸名家,提升剪纸文化的内涵。

  20多年来,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学校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城市晚报》、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腰十小学剪纸特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级大赛中获奖。他们的作品走进了民博会和农博会等各种展会。剪纸成为农民工子弟展示才华,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媒介。剪纸教学特色使腰十小学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成为一所在长春市和吉林省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学校、先进学校。(撰稿 康玥琪)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