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项目: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2010年那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三月,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在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建立了分馆,并开设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班,二十六中被评为苏州市首批“吴文化教育基地”。这是对二十六中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的肯定,打开了该校办学历程光辉的一页。在幽静典雅、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木刻馆内,一幅幅木版年画作品诞生带来的喜悦,在师生们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多年来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之旅,留下了一个个坚实清晰的脚印,师生们在这一民间艺术的润泽中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和审美的愉悦。
明确定位 寻求突破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木版年画的手工制版和印刷技巧造成巨大冲击,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铺越来越少,传统雕版技艺和染色印刷技术的传承也越来越困难,后继乏人。传习和研究桃花坞木版年画,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地处桃花坞木版年画发祥地,对于传承该艺术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学校的传承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04年,在多年美术特色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版画兴趣小组课;2007年,学校把版画班改为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班,并聘请桃花坞年画大师王祖德为艺术顾问;2011年,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名师引领 提携成长
开设“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班”以后,学校聘请苏州市工艺大师王祖德和民间传承人沈伟臣担任兼职教师来校传授技艺。学校派美术教师俞亦纯参加由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的研习班,并在日常教学中协助两位大师,组织和辅导学生。俞亦纯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大学时学的是西洋版画,工作后由于学校给予的契机——开设地方课程‘桃花坞木版年画课’,使我非常有幸地接触到了这项我们苏州人自己的版画。”“每一张年画里都透露着浓郁的传统气息,也表达着祖辈们对生活美好的期许,每一张年画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交到学生手中。”
学校在木版年画进行普及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这一项目的传承水平。在学生掌握基本绘图技巧后,精选出10名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学习拳刀的传统使用方法。经过两年的训练,这些同学最终能独立完成一幅完整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
工艺大师王祖德说:“同学们自制的生肖贺卡,情趣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虽然技法略显稚嫩,但是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并大胆地为作品填色,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同学对木刻年画的喜爱和热情,散发着朝气和活力。在学习中,同学们刻苦钻研,能够认真完成制版并能完整地运用传统的水印刷技艺完成作品。作品虽小,却凝聚了学生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付出。”
艺以励志 怡情养性
在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过程中,二十六中的学生们体会到了“以艺励志”的含义。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印”三大步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完成一幅合格的作品,仅仅有对桃花坞年画的喜爱是远远不够的,每一道工序都须要耐心、细心、认真地去做,还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为了保证木版上的线条精细到位,需要用梨木板制版,梨木的木质坚硬细腻,为此同学们付出了更多的“血”汗。手拿自己磨制的拳刀,一刀刀、一笔笔,在基本零失误的情况下,完成一张张线稿,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印制作品,桃花坞木版年画属于水印套色木刻版画,必须将每一套色准确无误地印制到线稿上,只要稍有误差,就会前功尽弃,就得从头开始印制。这个过程使同学们养成了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初二(5)班赵志凌同学十分喜爱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参加了木刻传承小组。一开始带着满腔热情去学习,觉得学习木刻年画很有意思,刻刻画画应该不会太难,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学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木刻年画制作步骤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久了会腰腿酸痛,肩膀和手都会变得僵硬。赵志凌说:“原先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渐渐被消耗殆尽,我萌生了想要放弃学习的念头。这时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技术上的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每当我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都会表扬,让我倍受鼓舞。时间久了,我从中找到了乐趣,原先焦躁的心被平静所替代,雕刻技术也与日俱进,性格也变得更加踏实稳重。”
正如赵志凌同学所言,很多同学都在传习技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己的品质。现已毕业的吕亚强同学回忆当年在校学习的情景:“还记得当年在艺术特色班学习素描的那段时光,宽敞明亮的画室里,老师、同学一起作画,一切是那么的安静、肃穆,思绪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画笔在手中涂抹出一片片美丽的风景,至今我依旧保留着这样的爱好,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和描绘我的感受。”
收获硕果 声名远播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成就了学校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也为学校带来了办学水平提升的声誉。木刻年画传承班学员的优秀作品,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张精美的名片,广泛传播到国内外。
2010年9月,师生们的作品参加了第一届江苏省教育博览会;同月,参加了第五届苏州市少儿艺术节暨首届少儿传统手工艺传承作品汇展的现场展示。2012年4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以“弘扬传统艺术,浸润学子心田”为主题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年会。童年同学获“花季杯”苏州市青少年国粹活动传统手工艺作品展(比赛)特等奖。2014年4月,苏州市教育局金色大厅里推出了二十六中师生作品展览,一幅幅桃花坞木板年画作品备受瞩目。
平日里,学校木刻年画博物馆分馆向社会开放,还专门成立了学生讲解小组,并通过现场制作展示,为来宾全面、直观、专业地介绍木刻年画常识与制作流程。在校庆五十周年活动中,木刻年画班学员集体为校庆设计制作了纪念年画,赠送给来宾和校友。
近年来,日本友好学校、新加坡绿苑中学、德国学生访问团、浙江省艺术学校校长团、江西省校长代表团等国内外学校团体纷纷来我校参观桃花坞木版年画。
学校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课程研究纳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初中艺术类课程精品化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组织编撰了《桃花坞木刻年画》校本教材,还拍摄了专题片《特色学校里的特色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表达了学员在木刻年画传承班中学习的感受,该片获得第八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校园专题类金奖。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将秉持“以艺厚德、以艺砺志、以艺育能、以艺启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传承项目,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这门艺术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撰稿 邹全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