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姚腔姚韵满校园

2017-06-21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浙江省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

  项目:姚剧

  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是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4年学校把“姚剧引入校园”以来,已经整整10年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这份殊荣的获得给了肖东一小更大的鼓舞。两年来,肖东一小抓住机会大胆创新,力求全面加特色,姚剧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绽放出亮丽的光彩。

  传承环境有“声”有“色”

  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了解姚剧、接近姚剧、亲近姚剧,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搭建多种平台,不断拓展环境宣传的力度,积极营造“姚剧进校园”的艺术氛围,从“声”、“色”两方面发挥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声”上,学校网站专门开辟一块姚剧栏目,有姚剧知识介绍、学生表演姚剧的视频、学校姚剧小明星唱段的视频。学校利用校园音响系统,把经典姚剧唱段作为午间音乐播放;在每周的“校园之声”、“ 红领巾广播台”中专门开辟了学生才艺展示栏目,展示各班学生的姚剧演唱。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们感染到榜样的力量,享受到姚剧的魅力,对姚剧产生喜爱之情。

  从“色”上,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挂满了“姚剧特长生”、 “十佳小明星”的合影,展示出校园姚剧小明星的大幅写真照:韩红身着表演戏装、沈贝贝手捧“全国十佳奖”奖杯、黄垚增与越剧王子赵志刚、央视主持人白燕升、美国戏迷威廉等名人一起的合影……教学楼二楼的大厅开辟了一面冠军墙,把在宁波市级以上获奖学生和考上艺术学校的学生照片挂在墙上,时刻激励学生要学有所长,为校争光。学校的宣传窗、礼堂、音乐教室等都发挥着“文化墙”的宣传作用,每学期、每学年的宣传布置从内容、形式、呈现方式都有不同的变化,以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与兴趣,将姚剧传承的种子播洒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传承活动有“血”有“肉”

  一是课堂活动为传承奠基。为了使姚剧这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奇葩在校园绽放得更加灿烂,课堂成了“姚剧进校园”普及并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小学生学姚剧》,安排三年级以上每班每两周一节姚剧课,面向全体,扎实普及。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快捷的途径,缩短学生摸索的时间,采用“赏 — 念 —学 — 唱—演—编”的基本教学框架。通过听、看、唱、学、奏等形式来感知姚剧的曲调,体会姚剧的演唱特色,体验姚剧的表演风格,培养学生初步的爱乡情怀,酷爱戏曲艺术的兴趣,继承家乡戏曲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地方的非物质文化的目的。

  二是社团活动为传承加力。为了扩大姚剧进校园的影响和效果,学校成立了姚剧兴趣小组,利用晨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由本校教师进行唱腔指导,利用周六假日邀请余姚姚剧演员以及沈守良、王育红等姚剧名家来校指导表演,吸引了很多同学加入社团活动。

  三是竞赛活动为传承添彩。学校开展多彩的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展现自己的风采,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传承与宣传的效果。

  【镜头一】 2013年5月27日下午,校园的体艺馆。这里隆重举行了“姚剧大奖赛”活动,并举行“姚剧特长生”的评比活动,由国家一级演员沈守良、寿建立等姚剧名家担任评委。在活动中,小选手们个个斗志昂扬,放开了最美的歌喉,激发了最饱满的热情,在比赛中赛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使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镜头二】 2013年7月15日,宁波白云儿童艺术剧场。40名从全宁波市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相继登场。肖东一小选派了7位学生,从预赛、复赛到最后的决赛,肖东一小的学生给在场观众、戏友,留下了很好的影响。最后5位学生参加了决赛,并获得了2金1银2铜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四是汇报活动让传承绽放。为了保护传统姚剧,该校在姚剧走进学生家庭的基础上使之迈向社会:搭上市、街道的“文化直通车”活动,到村庄、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兄弟学校等去宣传演出、弘扬了姚剧文化。

  【镜头一】 2011年 8月13日,肖东一小应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的邀请,带着《双推磨》选段和表演唱《姚江水,长又长》两个节目,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同学们充满深情、形象生动的表演,把文献名邦、山水城市、幸福城市诗意般地呈现给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两个节目双双获得表演金奖。

  【镜头二】 2013年8月13日,应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等单位的邀请,肖东一小学生赴香港参加了首届‘我的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香港文艺会演。在香港新界西贡社区中心礼堂,同学们表演了姚剧情景剧《阳光雨露沐春蕾》。节目紧扣活动主题,姚剧曲调优美,孩子唱腔纯真,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在过去的两年中,肖东一小姚剧社团的同学们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多次为广大村民、居民、敬老院的老人们和企业职工表演姚剧节目。他们认真而富有童真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为弘扬地方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效果有“花”有“果”

  两年来,姚剧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在这儿,姚剧传承的种子有了萌芽,有了开花,有了结果,有了收获,有了超越,呈现出满园春色的局面。

  【镜头一】 2011年 5月29日,在余姚市首届超级戏迷大赛中,来自全市21个乡镇、街道,以及专程从慈溪、上虞、金华等地区赶来的280组选手登台亮相,肖东一小的陈红烨同学获个人组银奖,俞庆庆、杨燏斌同学获团体金奖。

  【镜头二】 2012年10月25日,肖东一小的姚剧兴趣小组成员参加在慈溪举行的余慈地区的姚剧大奖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7位学生包揽了青少年组的金、银、铜牌。

  【镜头三】 2013年5月,诸慧栋、李梦凡两学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评选活动。经过表演录像评比,两生双双获浙江省戏曲小梅花评选二等奖。

  【镜头四】 2013年暑假, 在宁波市青少年中华才艺“未来之星”首届评选活动中,该校学生李梦凡获得戏曲组第一名,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未来之星”。

  肖东一小这些唱姚剧的孩子们,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戏曲比赛和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唱响了具有古老神韵的余姚腔,传递了幸福城市的正能量。

  在姚剧引入校园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一套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小学生学姚剧》获得了“省非遗校本课程”一等奖;多篇姚剧传承基地建设的经验文章分别入编《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丛》和《浙江特色学校风采》。《余姚日报》、《浙江教育在线》对 “传承姚剧,特色立校”作了专题介绍。2012年学校分别在宁波市和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经验交流会并作了书面交流。

  随着“姚剧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传承经验的不断积累,信心百倍、永不满足的肖东一小将更加重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的作用,成为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优秀文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撰稿 徐百昂 余亚仙 )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