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项目:李尧宝刻纸艺术
“泉州李尧宝刻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在福建省泉州市,一提到李尧宝刻纸艺术传承,人们马上会联想到泉州六中。2007年,该校成立“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传习班”,开展了刻纸传承教育,逐步走出了一条由“家传”到“校传”的成功之路,众多富有成效的校园传承经验正被越来越多的同行们所认可。
“家传”到“校传”——走普及和提高两条路线
创办于1916年的泉州六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全面教学、扬长避短、重点辅导、特色成才”的强校战略,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十分重视闽南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2007年,在中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学校成立了“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传习班”,泉州六中400多名学生成为传习班首批学员。
传承教学是非遗校园传承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作为校园传承的具体实施者,其非遗课程意识、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对校园传承的教学实施产生着直接影响。泉州六中特聘泉州李尧宝刻纸第四代传人黄丽凤老师,对全体美术教师进行刻纸技艺课程培训,同时针对教师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保证每个教师都能先培训后传承。刻纸传人经常到校指导活动,为刻纸校园传承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怎样在校园内得到传承?吴鹏飞校长介绍,泉州六中一直坚持走普及和提高两条路线。学校将李尧宝刻纸艺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列入高初中起始年段的必修课,普及到各个年段,一周开设两节课。“一方面要让所有学生都了解这门艺术,普及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对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通过提高班、兴趣班、艺术社团的形式,让他们得到提高。” 学校每年的校园艺术文化节,都组织李尧宝刻纸大赛活动和学生优秀刻纸作品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非遗宣传和“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以及泉州元宵花灯展等相关的社区活动。这一系列特色活动,使刻纸艺术在校园中健康传承,成为学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办学的一大“亮点”。
教材开发——完善非遗校园传承的重要载体
开发富有本土特色的传承教材,不但是校园传承的阶段性成果呈现,也是优化和完善非遗校园传承的重要载体。泉州六中组织美术组教师组成编写组,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邀请非遗传承人加入编写队伍。编写组坚持传承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则,力求体现继承与创新的主题,多方查询资料,将泉州刻纸的历史沿革、图案类型、技巧手段等多方面内容搜罗辑录,并汇入了教学实践经验,编印了校本教材《刻纸》。教材开发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8年6月,由区教育局、文体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鲤城区‘泉州李尧宝刻纸’ 校本传承教材首发仪式”在泉州六中隆重举行。同时“泉州六中首届李尧宝刻纸艺术传习班作品展” 在泉州威远楼正式展出。
课题研究——把刻纸传承教学提升到理论高度
为提高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及时把困惑当成一项课题提出来加以研究,把校园传承的实施提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上来,2009年泉州六中申报的《泉州刻纸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第二批)规划研究课题,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结题报告获福建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论文比赛二等奖。《泉州李尧宝刻纸校园传承研究》作为子课题参加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出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有效方式,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校园传承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下去。
开放辐射——让六中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非遗校园传承决不是一种学校内部自我封闭的传承,而是一种开放与变革的活态过程。杨亚华副校长介绍,六中在开展非遗校园传承全过程中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路子。一方面,始终加强与专业协会、学术团体、专家、民间艺人的密切联系,寻求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指导和支持,获得更多的传承资源,拓展参加学术交流的空间。如邀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侯令老师莅校作《非遗校园传承》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学校主动承接和参加省、市、区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会。近年来,六中苏兰兰、林旭慈、郭福篇等老师分别在研讨会上举行了教学公开课,校园传承负责人、美术教研组长林志明老师在研讨会上做《泉州刻纸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吴鹏飞校长代表鲤城区闽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典型单位参加“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会”并做专题报告。泉州六中非遗进校园的做法在福建全省产生了辐射效应。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邀请六中林志明、余馥、郑晓建等老师,为该市小学艺术教师进行刻纸技艺课程培训。三明市梅列区中学美术骨干教师专程前来参观泉州六中刻纸校园传承教学。福建教育学院多次邀请吴鹏飞校长、林志明老师为全省美术教研组长举行非遗传承教学经验专题讲座。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训部特为林志明老师拍摄《影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要因素》的讲座。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三中学美术教师来学校跟班学习,并与六中结成传统文化校园传承合作学校。福建教育学院邀请林志明、黄丽凤、余馥、郑晓建等四位老师为“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专项技能(刻纸)培训班”授课专家。泉州六中刻纸艺术传承教学得到社会的认可,泉州刻纸校园传承经验已经成为彰显学校特色办学的一张“金名片”。
走进社区——非遗校园传承的重要资源
社区是非遗校园传承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补充。张子超副校长介绍:学校每年利用老年节、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在市区中山公园、府文庙等地举行“刻纸送市民”广场活动,不但将这门技艺传递到千家万户,而且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向社会展示了泉州六中刻纸校园传承所取得的良好成效,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泉州刻纸这一独特的闽南文化艺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喜爱。
经过近七年的实践,泉州六中刻纸校园传承教学,从小规模试验向课堂教学常态化大踏步迈进,刻纸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为六中校本课程建设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虽然泉州六中李尧宝刻纸艺术传承在福建已广受关注和认可,但在校长吴鹏飞看来,“艺术生命要延续,不能停留在传承,还要有所创新,传统文化艺术也要与时俱进” 。学校正在朝着引导学生创新艺术形式、贴近时代生活、拓展泉州刻纸的社会价值的目标奋进。(撰稿 陈进火 林志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