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古镇育名校 陶艺谱新篇

2017-06-21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小学

  项目:石湾陶艺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石湾陶艺是镶嵌在这座名城的一颗璀璨明珠,石湾一小是沐浴着这颗明珠的光泽而茁壮发展的一所名校。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石湾一小自觉担负起传承和普及石湾陶艺的责任。1999年开始,十五年来学校实施了滚动式陶艺教育:从刚开始的陶艺兴趣小组,到后来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从简单的玩陶制陶活动,到《陶艺》教材的编撰出版;从几个人单一学科的一枝独秀,到全校各个学科的满园春色;从基础的陶艺课堂打造,到陶艺特色学校建设,石湾一小脚踏实地,从不放弃,务实求真,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陶艺教育,一方面让全体学生心灵手巧,技艺有了展现的平台,思维有了驰骋的空间,品德有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了课程的保障;另一方面让爱好陶艺的学生从小播下终身从事陶艺制作的种子,为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校有数名校友成长为国家级、省市级陶艺大师,大批校友已成长为陶艺界精英。

  开展陶艺教育,是弘扬国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办学特色、激发办学活力的重要载体。石湾第一小学陶艺教育特色发展之路,让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教育同行赞不绝口。现在,学校已成为佛山市的窗口学校,获得国家和省市的多项荣誉称号,有十多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不同层级的荣誉称号。

  挖掘陶品 塑造人品

  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陶艺家勤劳、坚毅的精神和高超的手工技艺,陶艺作品本身质朴、精美的艺术品质,对于学生改变自我、适应环境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学校把“陶美、陶技、陶品”确定为陶艺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陶美”——陶艺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陶技”——陶艺制作能力,塑造学生的“陶品”——个性创新能力,发挥陶艺教育的效能,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学会审美,学会实践,学会做人。

  【特写镜头一】小东,五年级学生,活泼开朗,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可在三、四年级期间,他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总是因为各种琐碎的事情和同学发生矛盾,不做作业,也不参加班级劳动,和同学关系紧张。班主任老师发现他最喜欢上陶艺课,于是灵机一动,和美术老师商量,选他做陶艺课代表,并推荐他成为学校陶艺组的成员。在陶艺课堂上,小东有了“用武之地”,不是帮老师分发陶泥,就是当小老师,给同学辅导制作要领。他上课越来越专心,班级劳动时也出现了他的身影。最近的一次陶艺作品制作比赛中,他创作的作品《划龙舟》,获得了省级优秀奖,同学们都给予他最热情的鼓励。

  陶饰校园 教育无痕

  健康优美的环境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摄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

  近几年学校以“陶”作为打造环境文化的主渠道。进入校门,蕴含学校特色及办学目标的陶文化墙印入眼帘;校园花基四周是学生陶艺作品铺饰的陶凳,随处可供学生休憩;花圃中的主题陶艺作品,墙壁上、廊柱上到处挂着的学生的陶艺壁挂,各班设置的陶艺展示角,充满着孩童创意的作品张扬着不同的个性,显示出学生是校园优美环境的主人。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陶艺元素,渗透着对孩子美的追求。学校利用橱窗、红领巾电视台定期介绍陶艺知识、陶艺历史。陶艺展览馆陈列着大师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学校犹如“小小陶艺博物馆”,校园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陶艺的魅力。

  【特写镜头二】今天是“准小学生”清清的一年级新生注册日。一大早,扎着蝴蝶结、穿着花裙子的清清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进入了一小的校园。走过花圃,她惊喜地喊道:“妈妈,快看,这里好多漂亮的茶壶、公仔。哎呀,那儿还有一只好可爱的兔子呢!”老师走近孩子,笑着说:“小朋友,你知道吗?这都是学校的哥哥姐姐们做的哦。”清清眨着大眼睛问:“我也能做吗?”“当然!以后你也可以在学校上陶艺课,你的小手也能变得这么巧,也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来!”

  聚焦课堂 多元呈现

  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是推动学生陶艺学习的基本保障。学校将陶艺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计划,美术老师把陶艺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每学期每个班上六节陶艺课,让学生有目的、按步骤、系统地进行陶艺学习。学校把星期五下午设为“陶艺教育特色活动日”,按计划进行全校集中培训、分年级制作,实行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动手实践与欣赏考察相交错。再加上各种校外陶艺活动的拓展,形成了多元化的陶艺教学模式,深受孩子们喜爱。

  【特写镜头三】陶艺课上,三年级学生小奇仰着头,盯着老师手上的陶泥小马,目光舍不得离开半秒。为什么一块普通的泥巴,到了老师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匹扬蹄飞奔的小马?老师真是一个魔术师,他太想成为这样的魔术师了!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小奇兴奋地开始对着一堆泥“变魔术”了,他希望自己的手下也能“飞出”一匹活生生的马儿,载着梦想,奔向远方。

  学科融合 全面提升

  石湾一小在实践中认识到,陶艺教育和各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才能激发活力,促使学生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利用电脑制作陶艺网页,在网上互相交流与鉴赏,以陶艺为内容制作网页《走近家乡的陶艺》,获广东省中小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一等奖。师生还通过网络与陶艺家、陶艺爱好者等进行信息交流,陶艺教育与信息化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语文学科,以何惠娟大师、收藏家冯秋泓校友的讲座、拉坯大师现场展示、陶艺亲子活动等组织征文比赛,写心得体会,同学们对陶文化的认识再一次真情流露于文笔下。综合实践课上,石湾古镇的许多人文资源、地理资源、科技资源,成了老师和同学特别关注的对象。南风古灶、东平河、石湾文化广场、陶瓷博物馆、工艺美术厂等,成为同学们考察研究的基地。音乐学科,利用“器乐进课堂”的契机,选择陶笛教学作为陶艺教育和音乐学科整合的突破口,在全校普及器乐教学,悠扬的陶笛声萦绕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以陶艺为题材创编的舞蹈《捏公仔》,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和佛山市第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金奖。陶艺与各学科的整合,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特写镜头四】在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领奖台上,舞蹈队的小慧笑成了一朵花,她作为舞蹈队的队长,接过了专家颁发的奖杯,此时她满怀喜悦和感恩。可就是在三个月前,当老师说要把做陶艺的情境编成舞蹈表演出来的时候,她还满脑子都是疑问:陶艺怎么能编成舞蹈呢?现在她相信了,只要肯创新,只要肯努力,什么都有可能!

  开发课程 成就教师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陶艺课程的开设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以陶艺为切入点的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教师自编《陶艺》校本教材成为佛山市禅城区小学地方教材的编写蓝本,被译为英文版走出国门交流。学校组织教师出版了十六万字的专著《“石湾陶艺”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几项课题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美术教师在广东省陶艺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课例《水果变变变》,获与会专家好评,陶艺课《齐齐盘泥条》《创意脸谱》分别获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师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的一批高质量教学论文获市区以上奖励。美术老师多次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陶艺高级研修班作陶艺教学经验交流,并在广东省陶艺教学研讨会作典型发言。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带动了各学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老师申报了多项市、区级课题,有序开展科研活动。语文、数学、体艺科组分别获禅城区优秀科组评比一等奖,数学科组获佛山市示范科组称号。校本教研带动了一批批教师的成长,培养出多位市区级名班主任、名教师、骨干教师与教学新秀。

  【特写镜头五】时针指向了19:50,陶艺课室灯火通明,美术组的四个老师还凑在一起,为小冯老师的陶艺课进行集体备课,这已经是小冯第四次试教,从课堂导入到技法指导,再到学生练习,老师们对每个环节都反复斟酌。此刻,几位老师话题的中心集中到学生反馈上,如何让学生在展示自己陶艺作品时阐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几经磨合,当确定具体方案时,时钟敲响了九下。大家散去,期待着第二天小冯的第五次试教能呈现更为精彩的效果。

  面对石湾第一小学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陈军怀校长表示:“弘扬本土陶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有信心做得更好!”带着这份担当,如今石湾一小与区域内的高中、初中、幼儿园结成陶艺教育联盟,探索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通道,继续行走在陶艺教育的特色之路上。(撰稿 任利华 保安璞 唐越胜)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