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南国红豆粤韵流芳

2017-06-21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广州市南海中学

  项目:粤剧

  广州市南海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受到粤剧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粤剧进校园”教育工作稳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学校如今已成为一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互辉映的南国名校。

  百年老校 结缘粤剧

  南海中学地处“一江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西关。这里是广州地域风情最浓的地方,历史悠久的八和会馆、新兴的荔枝涌大戏台、正在兴建的粤剧博物馆等,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粤剧文化氛围。荔湾区十分重视粤剧教育,区少年宫和三元坊小学等都致力培养粤剧苗子,输送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粤剧特长生和兴趣生。

  南中开展粤剧特色教育工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已有初步的尝试和举措,当时得到了原广州粤剧团和红豆粤剧团等单位的支持。2006年开始,南中正式招收第一批粤剧特长生,成立“小红豆”粤剧社,校园粤剧教育的系统性发展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2012年12月,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老师为艺术总指导的“广州市南海中学粤剧特色教育专家组”正式成立,聘任了章耀明、梁钧强、余楚杏、占陈良、何宇青等一批专家和老师为我校的粤剧顾问和专业指导,实现了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化。

  点面结合 打造品牌

  广州市南海中学大力开展“粤剧进校园”宣传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粤剧教育打造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这项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领导以及著名粤剧表演大师红线女的关怀和肯定。电视及报刊等媒体十分关注“粤剧进校园”活动,多次采访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南海中学注重打造粤剧“精品”,聘请粤剧团和粤剧学校的优秀演员和教师,对荔湾区艺校和区属各小学输送来的粤剧特长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粤剧特长生“量身定制”能发挥所长的节目,努力出品能反映学校粤剧教育品牌的精品节目。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粤剧兴趣班,挑选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小班教学,侧重粤剧基本功的体验、排演小粤剧等内容,力求发掘、培养出更多的粤剧小戏迷。

  传统戏曲艺术要得到传扬,很重要的是要培育具有观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观众,特别是要让粤剧走进年轻人的心。南中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开设了粤剧校本课程,在高中年级设置“戏剧”模块艺术选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普及粤剧基本知识,教学粤剧基本技能,学生普及面达到100%。学校坚持“三课”(即课题、课堂、课程)联动推广的工作机制,实施课题引领、开设课程、进入课堂的策略,使粤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普及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2010年,学校艺术教师自编了粤剧校本教材《粤韵流芳》,教材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活泼生动,从红船往事、行当分类、唱功念白、身段武打、音韵曲调、名段欣赏等方面对粤剧进行全面介绍。2013年初,南中老师再接再厉完成了第二册教材《薪火相传》的编写。两册教材均配有相应的视听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至此,粤剧校本课程全面铺开,实现了“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考核”的规范教学模式。

  在南海中学,每年的11-12月是粤剧文化艺术月,全校上下都会参与到形式多样的粤剧文化活动中,多角度地展示自己学习粤剧的成果,全校都充满着浓郁的粤剧文化氛围。粤剧文化艺术月活动丰富,包括:邀请粤剧团或表演嘉宾送戏到校园,并与粤剧社同学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剧院欣赏精品粤剧,与演员近距离交流;在校内开展学生优秀粤剧节目展演、粤剧文化美文比赛、粤剧美术作品展等;辐射社区、走进社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慰问、志愿者等社区服务等活动。南中学子稚嫩而认真的粤曲小唱、折子戏表演,给社区有需要的人带去了温暖和欢乐。

  艺教结合 寓德于美

  南海中学秉承“创艺术特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将粤剧特色教育渗透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改编粤剧小戏《惊弓之鸟》,融入诚信主题内容,由学生自我感悟、自己表演,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13年,此戏参加“荔湾区中小学诚信小品大赛”获得一等奖。

  南中的粤剧教学不仅有校本课堂作保证,还把粤剧文化元素有机渗透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美术课上描绘粤剧脸谱、绘制粤剧文化衫;在体育课上融合粤剧身段元素进行韵律运动;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拍摄、视频处理等技术,进行粤剧视频小制作;在语文课上,将传统粤剧优美的词赋,通过朗诵的方式学练,使学生更深切体会中国语言韵律之美。

  南中红豆 果硕花繁

  南海中学在粤剧传承推广过程中,用心浇注了一颗颗耀眼的校园小红豆。下列为近五年来取得市级以上荣誉的红豆新苗:

时间

红豆新苗

所获荣誉

2008

吴静君

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09

余文天

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铜奖

2010

刘钲鸿

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10

刘钲鸿

何安东艺术教育基金奖

2011

王璇

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12

梁宇聪

第三届少儿歌唱大赛金奖

2013

魏雯

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银奖

2013

陈嘉岐

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06年南中“小红豆粤剧社”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化宣传活动,辐射社会,反响良好。下列是近五年来南中“小红豆”粤剧社、艺术团以粤剧粤曲节目参赛参演的活动情况:

时间

    

奖项

 

2009

广州市首届中小学南腔粤调乡土合唱比赛

金奖

广州市首届中小学音乐剧比赛(粤剧小品)

金奖

第三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

二等奖

 

2010

第四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

一等奖

广州市青少年“迎亚运”才艺大赛(粤曲)

一等奖

广州电视新闻台G4春节晚会

表演

2011

广州市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团展演

一等奖

荔枝湾民俗文化节开幕式

表演

2012

第六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

一等奖

红线女艺术中心《南国红豆》十周年庆典

表演

粤剧艺术博物馆奠基仪式

表演

羊城国际粤剧节之穗港澳粤剧日曲艺展演

表演

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剧比赛(粤剧小品)

金奖

2013

第七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

一等奖

荔湾区首届中小学诚信小品大赛(粤剧小品)

一等奖

  耕耘不倦 薪火相传

  南海中学在坚持常规化的粤剧教学、特长培训等工作之外,还规划做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在学校艺术总指导、广东省文联倪惠英副主席的倡议和支持下,计划创作编排中学生粤剧韵律操,供学生每天课间活动时习练。

  南海中学多年来坚持开展粤剧传承教育,引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亲身感受、体验传统戏曲之美,为推广和普及粤剧、弘扬岭南文化作出了实际而有意义的贡献。回顾过去,粤韵流芳,展望未来,薪火相传。相信南海中学的粤剧特色教育工作将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扶助,愿粤剧这艘“红船”乘风破浪,与时俱进,闯出更广阔、更光明的新天地!(撰稿 梁春玲 彭蔚雯)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