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百年名校传梆声 巴渝文化有传人

2017-06-21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重庆市实验中学(原重庆市巴县中学)

  项目:梆鼓舞

  巴渝大地,古老文化,源远流长。

  梆鼓舞流传于重庆市巴南区(原巴县)接龙地区,是当地民众创造的情趣性舞蹈,表现了劳动者防兽、防盗而击梆追逐的情景。梆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龙吹打”中独具神韵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是巴南民俗文化中一个极具保护价值的重要品种。

  长江之滨,云篆山下,创建于1907年的重庆市实验中学(原重庆市巴县中学)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洗礼。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全面育人的方针,坚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学生生命底色”,通过实施艺术教育,搭建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近年来,学校将巴南地区的梆鼓舞引入校园,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项目。就让我们走进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园,去捕捉传承“梆鼓舞”的精彩镜头吧。

  【镜头一】 宽敞的舞蹈教室,光洁的塑胶地板,年青的舞蹈教师带着四十多个神情专注的学生正在上形体课。学生们手上拿着彩纸包装过的薯片筒和一根亲手装饰过的筷子——这是跳梆鼓舞时使用的道具。城里的孩子,没有条件准备真正的竹梆,于是,舞蹈老师想出了一个既节俭又环保的好办法:用吃过的薯片筒和筷子代替梆鼓和鼓槌。学生自己设计装饰这两样道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审美情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随着老师的口令声,学生们认真地练习着每一组动作。老师时不时亲手帮助学生纠正姿势。这堂课上,学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梆鼓舞规定动作。因为每天大课间活动要集体跳梆鼓舞,所以,课堂上学生们特别投入,每个动作都认认真真地学。

  【镜头二】每天下午四点至四点半,是重庆市实验中学的大课间活动时间。田径场上,嘹亮的呼号声、整齐的跑步声、激越的梆鼓声,汇成一支独具特色的运动交响曲。尤其是那阵阵梆鼓,整齐而富于变化,清脆又抑扬顿挫,响彻校园,似万马奔腾,又似春雷滚滚,带着滔天的气势排山倒海而来。学生们个个手拿“竹梆”和“竹槌”,和着节拍,铿锵起舞——这是全校学生齐跳梆鼓舞的场面。运动的快乐,艺术的享受,审美的熏陶,健康、阳光、自信与骄傲写在每一张青春的脸上。

  【镜头三】课外活动时间,几十个社团的活动使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活力,同学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学生文化艺术节做准备。操场上,有几个班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练习梆鼓舞,文化艺术节期间各年级将要进行梆鼓舞比赛,要求以班为单位人人参与。除了规定动作外,各班还在梆鼓舞的基本动作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舞蹈语汇的演化、队列队形的调整、表演造型的编排……尽学生之所能,集班级之智慧,展创新之思维,最大限度丰富梆鼓舞的表演形式。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重庆市实验中学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尤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990年开始,由该校音乐教师黄建国、巴南区(原巴县)文化馆舞蹈干部张健牵头,学校多次派教师深入到接龙吹打乐梆鼓舞起源、流传的地区——接龙镇、小观镇等地进行采风,调查、收集这项民间艺术的资料。之后,组建了巴县中学梆鼓队,整理并创作了梆鼓舞《梆鼓声声》、《梆鼓贺国庆》、《巴渝梆声》等。学校组建的十多届梆鼓表演队,其作品在市、区各级演出中多次获奖,并经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录制播出。

  学校在努力做好传承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发展、开拓和创新。1997年开始,新建了巴渝特色锣鼓打击乐、唢呐、吹管乐等鼓乐队伍。这支队伍常年保持100余人的规模,在传习接龙吹打乐艺术形式和基本技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再创作,创作演出了吹打乐《巴渝虎威》、《巴渝狮舞》、《丰收欢》、唢呐与乐队《打枣》等体现时代精神、展现学生精神风貌的节目。这些创作节目在重庆市和巴南区的文艺演出中均获得过一、二等奖。吹打乐《巴渝虎威》在2004年重庆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研讨会上进行了现场表演,获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为实践“人文立魂、科技树人”的办学理念,重庆市实验中学根据“培养具有运动爱好和强健体魄,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具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科技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习惯,能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育人目标,着力打造“六个一”校本课程体系。即:体魄锻炼课程——养成一项体育运动爱好,文学艺术课程——培养一项文学艺术喜好,科技创新课程——拥有一项创造发明“专利”,特长培养课程——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协会),人格成长课程——每期参加一项志愿者活动,实践探究课程——每年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校本课程梆鼓舞就是在这样一个办学总体格局中,作为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的全局工作。

  梆鼓舞进课堂。根据“六个一”校本课程体系,每两周开一节民俗艺术课,计入高中选修课学分和“2+2”项目的学分。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打击乐知识、练习乐器和舞蹈等多种形式学习吹打乐和梆鼓舞。初中每周一节形体课,做到人人会跳梆鼓舞。

  梆鼓舞进课间。跳梆鼓舞是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除了跑步、做广播操以外,还有全校同学齐跳梆鼓舞的锻炼项目。梆鼓舞做到人人会、天天练,长期坚持,形成特色。每年的学生艺术节,都组织班级梆鼓舞比赛;每届班级“2+2”展示活动,梆鼓舞是必须展示的一个艺术项目。

  梆鼓舞进社区。学校与社区合作,将梆鼓舞带进社区。先后派出2名舞蹈教师和4名音乐教师,到李家沱街道、鱼洞街道、花溪街道、姜家镇等地,将吹打乐和梆鼓舞这一当地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街道和社区,推动了当地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播工作。现在,根据梆鼓舞基本动作元素编排的广场健身舞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们喜爱的锻炼方式。

  梆鼓舞登大舞台。在普及推广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打造吹打乐和梆鼓舞的精品节目。吹打乐《巴渝虎威》,唢呐与乐队《打枣》、《一枝花》等优秀节目多次在市、区级的演出和比赛中亮相。原创作品梆鼓舞《风•雨•太阳》在重庆市首届“2+2”项目体育艺术班级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重庆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学生共同表演了梆鼓舞《欢天喜地》,受到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

  梆鼓舞走向大世界。学校在近几年与韩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有关学校的交流互访中,都有接龙吹打乐曲和梆鼓舞登台表演。对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对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百年学苑盛开着中华传统艺术教育之花,校园文化建设哺育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在重庆市实验中学发展过程中,艺术教育为学生们的青春搭起了健康成长的七彩舞台,引领学生在人生画卷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生命蓝图!(撰稿 古春艳)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