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天籁之音”永远传唱在青山绿水间

2017-06-22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学校:贵州省榕江县民族中学

  项目:侗族大歌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城西山卧龙岗,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参天古树掩映下,便是榕江县民族中学的校园。校园里不时传来阵阵动听的歌声,时而是高亢清脆的独唱,时而一领众和,时而高低音多声部合唱……这正是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聚居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侗族大歌一经亮相,即技惊四座。2009年,贵州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

  榕江县民族中学在校师生二千四百多人,侗、苗、水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他们来自不同村寨,或多或少都受到区域村落文化的薰染,在他们身上都留存有古朴的民俗风味,这为学校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创建民族特色文化学校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2007年该校创建以来,始终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努力寻找一条打造民族特色学校的发展新路子。学校扎实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项目进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2007年,学校只开设了侗歌大歌班,现在,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琵琶歌、芦笙、民族舞蹈、独竹漂、板鞋、高跷、押枷、蹴球、刺绣、蜡染、民族绘画等校本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推动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扎实有效的措施保证

  2003年《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省教育厅、省民宗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教育厅、省民委依托贵州民族学院开办了全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班,为我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各州、县也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办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培训班、制定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

  省、州各级民委给予经费的大力支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有成效的学校,每年给予专项经费6—8万元,为学校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提供了开支保障。

  学校重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教研组,负责具体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成为贯穿我校学校教育的常态机制,将民族文化进课堂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使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开展逐步规范化。学校定期每周二、周四下午第四节课为地方民族文化课,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安排授课内容,开足课程,上满课时。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教学实绩和活动情况都纳入教师量化考核。

  确保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的经费预算。学校每年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教学发展项目纳入经费预算。近几年来学校陆续购买了民族服装300套、琵琶100把、牛腿琴100把、芦笙100把。投入经费编印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民族民间数学情景案例》、《民族音乐进课堂》、《长大要当好歌手》、《侗家爱山又爱水》等校本教材。

  学校安排骨干音乐教师执教侗族大歌:唐棠老师是榕江县音协副主席,侗族教师杨声良、王艳春老师有着多年民族音乐的工作经验。全国知名侗学专家张勇老师、车江著名侗族歌师杨艳红等,都被聘为该校侗族大歌专职教师。学校经常安排相关教师参加各级侗族大歌传承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多样的传承途径

  学校十分重视任课教师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的提升,每学期都安排音乐教师下乡采风,深入侗族村寨、田间地角,收集民族民间文化素材,充实民族民间文化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选派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到省、州、县文化部门学习交流。近年来,先后邀请县内外知名教师、专家20多人次到校讲学,外派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师到省内外短期或长期培训30人次。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主导带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开展。目前该校省级课题《民族民间文学进课堂》正在结题中,县级课题《民族民间音乐进课堂》也即将结题,另有三个音乐研究课题正在申报中。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使侗族大歌传承遍布校园。如:“课前一支民歌”、“班班有歌声”活动;每学年定期举行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汇报展演、在冬季运动会中增设民族文化项目。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文化艺术节,内容有书画展、剪纸表演、扎染表演、乐器演奏表演、侗族大歌合唱、琵琶弹唱、芦笙表演等,学生参与度达到了100%。该校成功举办了黔东南州首届体育艺术节暨第二届民族传统体育观摩课。学校还举行了全校性“引吭侗族大歌、唱响英语歌曲”班级大合唱活动,一洋一土,相得益彰。

  侗族大歌的传承基础在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每学期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课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兴趣小组开展的时间。兴趣小组由体艺教师、外聘教师指导,严格按照平时上课标准进行教学,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期末进行考查。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评出各项目“民族文化之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兴趣。

  令人欣喜的育人成效

  榕江县民族中学传承侗族大歌,取得了骄人成果。他们排演的侗族大歌节目,屡屡县、市、省级的比赛中获得佳绩。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传承工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该校校长任志敏说得好:“侗族大歌,这一承载着侗族文化、记录着侗族历史、影响着侗族习俗的千年古歌,正是要靠我们,让它永远传唱在这广袤的苗乡侗寨与青山绿水间。”(撰稿 杨正昌 李学辉)

(责任编辑:闫昊(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