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

2018-01-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上海市教委

  上海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检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试金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过程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同时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造“三全育人”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一是加强学科支撑。上海专门制订实施了《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同步布点建设15个上海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学院予以持续稳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二是教学方法创新。上海各高校思政课大胆改革创新,积极融合课堂主讲、现场解疑、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寓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三是师资团队建设。上海充分发挥全市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同时,在全市推出十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授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工作室。

  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打造“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海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先后推出了“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这些课程可以说是“开一门、红一门”,有些甚至一座难求。二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上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上海已实现“三个全覆盖”: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三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近年来,上海积极促进课内“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网上“第三课堂”融合,推进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是拓展开门办思政。在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下,上海着力推进“开门办思政”,积极营造全社会育人氛围。对此,一方面向师生开放更多优质资源,其中包括城市改革开放成果、全市党建研究成果等。另一方面让更多优质资源走进校园,包括请院士、劳模等先进群体进校园,各类专项计划进校园等。

  强化制度建设,为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定期研究分析、开展专项督查,2017年决策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十大专项行动计划。二是以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落实育人价值导向。为防止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仍停留在柔性倡导上,自2014年起,上海结合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针对各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开展绩效评价,据此作为是否继续给予支持及评定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为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了重要抓手。三是以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

(责任编辑:岱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