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和督促师范院校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
“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兴国必先强师,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收到国家支持师范院校发展的“大礼包”很兴奋。
在赵国祥看来,这是师范教育的福音,“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抓住教师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我国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备的课程体系、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充足的实习实践基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教育人才。”今年全国两会上,赵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豫北新乡市,建校95年来,以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为己任,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十一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赵国祥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熟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到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师范教育呈现出令人担忧的逐渐削弱趋势。”赵国祥一一列举,如“去师范化”现象严重,教师教育总体萎缩;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毕业生从教意愿不够强烈,等等。
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共有公立本科师范院校257所,到2018年师范类本科院校已锐减至124所。“把师范院校办成高水平才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赵国祥建议,要加大经费拨付力度,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为师范院校发挥强师兴国主体作用提供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明确学校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标准和师范生培养标准,着力打造“一省一标杆师范院校”,努力把标杆院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师范大学,辐射和引领其他师范院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要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质量。引导和督促师范院校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赵国祥说,要把握教师成长规律,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优质生源,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他呼吁成立国家层面的高端教育机构,从全国遴选教育家级的院士,给予最高荣誉,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科学研究和顶层设计。(本报记者 余闯 通讯员 屈会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