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西北师大敦煌学院创业团队的故事

2018-07-1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这面墙壁绘制的是千佛形象,采用的是沥粉堆金技法,能够使佛像更加立体,这种技法自隋代以来普遍使用。”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动画专业大四学生白旭东正在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

  日前,在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活动月”上,白旭东和他的团队打造的文创项目——“睒子本生”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每天前来参观的师生络绎不绝。

  步入一扇仿照敦煌莫高窟崖体建造的门,一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变身为莫高窟的“洞窟”。洞窟顶部复原了北凉时期的飞天和平棋,南面墙壁最上方绘制了六身北魏时期的菩萨造型,墙面中心绘制的是莫高窟第299窟壁画《睒子本生》的故事,这也是整个文创项目的核心元素。

  《睒子本生》源于印度的一个传说,后随着佛教的传入来到中国。故事描写睒子和盲父母在山中修行时,国王到山上打猎误射了睒子。睒子中箭,临终念父母无人供养,国王表示愿意代替他。天神为睒子孝心所感动,施药救睒子。

  除了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外,《睒子本生》的故事被团队制作成了动画片,让壁画“动”起来。白旭东将“睒子本生”动画制作报送为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能力计划”课题研究项目,获得了学校两万多元的团队建设经费。

  团队成员们还专门学习了敦煌壁画底层墙壁的制作古法,开发了原汁原味的泥版画,首批制作的40余块泥版画目前已经全部售罄。此外,他们还设计了具有“睒子本生”元素的抱枕、手提布袋、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每个产品都单独附送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就能观看动画片,让购买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睒子孝亲的故事和背后传递的孝道文化。”白旭东说。

  谈起文创产品的创意思路,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敦煌文化的崇敬和热爱。据白旭东介绍,4名团队成员都在西北师大敦煌学院动画系求学,其中3人都有在莫高窟内当志愿讲解员的经历,得以近距离了解这座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

  “‘睒子本生’创业项目是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敦煌文化进行创新性的继承与推广。”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慕小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学校会将“睒子本生”文创团队建设为示范性建设团队,为该团队成立创业公司提供孵化支持。(本报记者 焦以璇)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