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近五年投入近三十四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近三万人次——

决战贫困看阜平成绩单

2018-07-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太行山。”著名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河北省阜平县,就坐落于八百里巍巍太行深处。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轻车简从来到阜平,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

  集革命老区、太行深山区、贫困地区“三区”于一身的阜平,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考察贫困地区的第一站。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安排,正体现了总书记对太行山区困难群众的特别挂念以及阜平在精准扶贫中的特殊地位。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总书记很多教育扶贫的思想是在阜平首次提出的。

  转眼5年多过去,阜平教育有了怎样的变化?日前,中国教育报记者再次走进阜平,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等地,实地感受革命老区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

  建起新学校,山村教育活起来

  西出阜平县城,驱车行进40公里,记者一行抵达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与5年前萧瑟的冬景不同,此时盛夏的骆驼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在已经恢复新建的骆驼湾小学,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向记者介绍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视察的情况时,依然满脸兴奋。

  “因为适龄儿童越来越少,村小学在1997年前后就被撤并了。村里孩子上学只能到4公里外的龙泉关镇招提寺里的中心小学。最远的辽道背村,离龙泉关镇有10多公里难走的山路,孩子上学、午饭、接送都是大问题。”顾瑞利说,“总书记关心的是老百姓的呼声。总书记考察后,骆驼湾村小学开始恢复新建,9个月后,村里孩子秋季新学期开学就搬进了新校园。”

  据阜平县教育局局长李丙亮介绍,阜平当年全县人口22万,贫困人口超过10万。“教育发展落后,短板突出,是制约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瓶颈。”

  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李丙亮,对当时全县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清楚:农村孩子上学难。全县都是山区,学校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最远的孩子离学校翻山越岭五六公里。众多山区校办学规模小,条件简陋。

  全县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共有初中15所,小学89所,农村教学点75个。特别是有复式教学点20个,最小的点上只有两名学生。学校硬件不完善,除必备的教室、桌凳外,没有其他教学设施,因贫失学问题突出。

  现实问题存在,怎么改变?2013年以来,阜平正视落后现状,聚焦“短板弱项”频发力。“加大投入巧布局,改善条件促均衡”成为阜平的重要举措。

  2013年至今,阜平举全县之力,用超常规手段,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仅县财政就已累计投入24.7亿元。有了这些钱,教育上很多过去的难题迎刃而解。

  作为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阜平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学校项目建设——

  针对学校布局分散、农村孩子上学难实际,阜平投资3.56亿元,高标准建设13所寄宿制学校,确保每一个乡镇均有一所规模相当的寄宿制学校,一举实现四至九年级中小学生寄宿就读的全覆盖,山里孩子再也不用跑路上学。

  数据显示,自2017年全部投入使用后,阜平全县合并调整完全小学6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教学点58个,点多校小的困境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部分偏远教学点与美丽乡村建设一起进行改造提升。就像骆驼湾村的孩子们一样,出了家门就是漂亮的学校,山村教育的活力得以激发。“村里有了小学后就不一样了,我们这些老人没事时就愿去学校看看,村里也更有人气儿了。”在骆驼湾村住了50多年的唐宗秀说。

  针对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区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突出问题,阜平投入4.5亿元启动建设城区学校,城区学校班额由原来的85人缩减到58人左右。到明年法华中学、法华小学建成后,城区大班额情况将彻底消除。

  针对因贫失学、因学致贫的问题,在足额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阜平2015年专门制定出台贫困学生救助办法,明确规定,幼儿减免所有保教费,小学每人每年1500元,初中每人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每人每年6000元,职中每人每年5500元,大学每人每年1.2万元。由此,阜平构建起从幼儿到大学生全覆盖的救助体系。近3年来,全县累计救助贫困学生9582人次,发放资金3039.37万元。

  针对山区农村孩子因山高路远,午饭饿肚子、吃冷食上课等问题,阜平全面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决定全县学校学生午餐放弃供应蛋奶的方式,全部采取两荤一素的营养午餐方式。

  阜平县教育局副局长甄淑平说,目前,全县13个乡镇依托寄宿制学校全部配套建设了标准食堂,除满足本校学生就餐需求,还辐射本乡镇下辖村小,每天中心学校派车为下面的村小送餐。

  在王林口镇中心学校,记者看到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售饭区、加工区。墙上张贴着营养餐社会监督及意见反馈平台通知、当日食堂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出库台账和一周的营养餐食谱。“我们把营养餐做成中午正餐,每人每天4元标准,每天至少3个菜。”校长王健说。

  “为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安全,确保‘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绝大多数学校除了严格按照规范购进食材、聘请厨师、食品留样等,还引进‘明厨亮灶’监控系统,家长只要在手机上下载该程序,就可以随时看到安装在食堂里十几个摄像头实时拍摄的画面。”阜平县教育局专门负责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刘志国对记者说。

  年轻人回乡创业,腰包鼓起来

  顾家台村是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阜平去过的又一个村。当时,在顾家台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顾家台村依山而建,统一规划设计的山村整洁漂亮,一座座太行山风格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路边各种花草盛开,瓜果飘香。

  临近中午,村子里陆续有年轻人开着小轿车回家吃午饭。“因为有政策支持,有智力扶持,以前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腰包鼓了,很多村民家里添置了小汽车。”顾家台村村委会主任顾文兴面对记者的疑惑,笑着解释道。

  “我们时刻记着总书记的话。对于我们,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最关键环节之一,是职业教育让村民学到看家本领和技能。”顾文兴介绍,近年来,在政府安排和支持下,顾家台发展了苹果、食用菌、药材种植以及农家乐旅游和箱包加工业。其中,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土地流转、入股参与荒山开发,种植苹果、食用菌、药材,是顾家台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

  山区综合开发经营机制是阜平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扶贫的又一条新路子。但苹果、食用菌、药材怎么种?怎样科学控温、施肥?怎样把太行山深处的土货销售出去?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祖辈都在穷山沟里的村民束手无策。此时,阜平县职教中心的教师成了他们的“及时雨”。在村支部、有关企业和县职教中心的共同发力下,顾家台村在流转山地上种植了550余亩苹果,集中建设食用菌种植园区80余亩,标准化凉棚50个,带动了本村贫困户20多户50多人告别贫穷。

  为了办好县职教中心这个致富“发动机”,2015年,阜平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职教中心新校区,校园占地518.88亩,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如今校园已经建设好,今年8月底,旧校区学生和入学新生将集体搬入这所全新的现代化校园。

  阜平县教育局职成教组组长段建利介绍,每年,县财政将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金200余万元整合捆绑,交由职教中心统筹使用;县政府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28.6万元;安排成人教育经费23万元,统筹用于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和培训,并将各乡镇成人学校划归职教中心统一管理。

  民俗旅游班、食用菌班、高山苹果班、电子商务班、富硒西瓜班、大樱桃班、葡萄班……各类培训在太行山深处的山沟沟里遍地开花。“教育一人,带动一户、影响一片”的局面正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时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这恰恰戳中了长期以来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和部分农民自力更生劲头不足,“等靠要”思想犹存的痛点。

  为此,阜平积极挖掘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积极脱贫的意识,探索“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助力脱贫的有效途径,坚定靠劳动脱贫致富信心,并利用职教资源优势,开设“空中课堂”、推行微课教学,送课下乡、送教上门,深入贫困农民家庭,提供技术帮扶,共谋致富门路。

  据统计,近5年,阜平累计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8000余人次,因技术培训实现当地转移就业2312人,惠及贫困家庭5236户。

  黑崖沟的樱桃种植户李建利,城南庄的葡萄种植户张爱文,天生桥“老王肘子店”店主赵顺花,河口富硒西瓜基地的李金秀等一大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不仅自己靠技术发了财,还给当地不少贫困户提供了挣钱脱贫的好机会。

  眼光更长远,好日子过起来

  “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深刻在阜平教育人心上,落实到行动上,瞄准穷根、真拔穷根成了阜平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明特色。

  2015年初的一天,北京西城区来人与阜平县洽谈对接帮扶工作。席间,西城区区长明确表态,资助1000万元用于阜平办学硬件改善升级。李丙亮却说:“这1000万元我们可以不要,但是能否请你们西城区的名师帮助我们培训教师。”

  因为李丙亮清楚地知道,要实现“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贯彻落实好这一“根本的扶贫之策”,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一定得抓住关键。“提高本地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事情!”

  为此,阜平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着眼长远的有针对性的探索与尝试。

  在每年组织本县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转变理念,提高素养的基础上,阜平把“请进来”作为提升本县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关工委组织的“老校长下乡”活动落户阜平,每学期,北京的知名老校长都定期到城南庄镇八一希望小学、石猴小学、顾家庄小学,北果元乡的半沟小学,阜平镇的城厢中学,一对一把脉问诊,向乡村学校传经送宝,促进当地学校深化改革,帮扶学校健康发展。

  2013年以来,阜平争取保定市各区县优秀教师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志愿者来支教、助教近千人次。

  2016年8月,阜平与衡水第一中学签订协议,实行集团化办学,衡水第一中学对阜平中学在职教职工进行全面培训,重新构建教学、教师、质量、学生、考试等管理体系。

  2017年4月,阜平与百年名校——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签订《关于集团化合作办学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协议》,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加入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当年4月,集团总校管理人员进驻龙泉关学校,开始教育帮扶和管理指导;7月7日,集团总校派驻白河学校、阜东小学的执行校长和骨干教师正式到岗。

  目前,阜平还正在与北京西城区教委、石家庄四十三中、保定十七中、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

  同时,阜平县职教中心与中南大学、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开展深度联合办学,每一个专业都有一所知名学校帮扶。至此,阜平县已经实现了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对接名校的全覆盖。

  如果说名校帮扶是一条着眼长远的“名校+弱校”的传统路子,那么,错位发展则是一条更大格局上的“优势+优势”的协同路子。在职教精准扶贫方面,阜平正在探索超越地域范围的协同发展路子。

  经阜平县委、县政府提请,在国管局会同教育部、国家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协调支持下,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暨教育集团于2017年正式组建成立。这个跨地域的职业教育联合体主要成员涵盖燕山—太行山片区晋、冀、蒙3个省区6市34个贫困县的38所职业学校,北京13所中高职学校,一汽、上汽等20余家大型企业及中华爱心基金会等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

  该集团旨在发挥各地、各校的优势专业和学科、进行错位发展,全力打造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命运共同体,以集团化办学带动服务区域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年内,集团计划将借助区域协同发展,从“病根病灶”上精准用力,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免费培养6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中职学生,实现18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100%就业,并通过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带动1.2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脱贫人口3万以上。

  未来3年,集团将重点围绕职教扶贫,创新实施同类专业联合办学模式,推进中高职、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探索建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有序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争完成培训任务不少于35万人次,并探索建立社会培训股份制、公司化运作机制。

  日前,第一期“1111名建档立卡贫困中职生免费交流培养班”已经在阜平县职教中心正式开班。

  “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脱贫攻坚,围绕‘优化管理、提升内涵、扩大服务,助力脱贫’思路,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争创教育强县,以实现‘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培养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开启幸福人生。”阜平县委书记、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暨教育集团理事长郝国赤如是说。

  太行巍峨,夏果飘香。对当地教育发展,阜平的眼光变得更长远。(本报记者 周洪松 禹跃昆)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