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 创新学生近视防控体系

2018-06-22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收藏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

  为维护学生视力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及各部委有关指示精神,我市将维护学生视力健康全面融入政府政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了多项文件,确立了工作目标、任务与措施,根据教育部将武汉市作为“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的要求,以让学生“不近视、迟近视、慢近视、低近视”,降低学生近视发生率为目标,加强领导,更新理念,创新、健全了“五大组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了“四项服务体系”,制定了“两项工作规范”,研究开发了“一套智能监测与数字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系统”,深入实施了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性服务。

  多年来,武汉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以点带面科学有序推进,实现了防控成本降低,科学性增强,工作效率提升,“一降、一增、一升”的三重效应。历经“查病—治病”,“综合防治”,至“健康管理”三个阶段,构建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学校为平台,以中小学生全人群为对象,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和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经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92所重点监测学校监测数据显示:学生标准化视力低下率从2014年的50.83%下降至2017年的45.45%。其中小学阶段分别下降0.21%、2.45%、 3.31%,实现“三连降”。在科研方面,已发表论文12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技术专利7项。武汉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被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授予“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计委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实践》作优秀实践典型案例交流。武汉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各地相继推广应用。

  一、坚持政府统筹管理,创新、健全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

  武汉市委、市政府将学生视力健康纳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期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出台公共政策,创新、健全组织管理与保障机制,推进管理服务。

  (一)政府统筹的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办公厅、教育、卫生、财政、科技、质监、团市委及市视防中心等融合多部门参与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责任,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卫生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市视防中心承担具体技术指导与服务,将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与教育职能,协调多部门,多方联动,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市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二)专家咨询的科学决策机制。组织教育管理、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眼科、眼视光、流行病、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掌握并分析现况数据与发展趋势,服务于科学决策、循证决策。坚持综合治理,坚持多学科融合、多技术整合应用。举办经常性专家咨询研讨会议,定期呈报分析咨询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并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有效促进视力健康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机制。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面对的群体大,社会需求大,但人们预防意识和自主健康行动力缺乏,以学校为平台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必须要政府主导,才能确保校园服务的公益性。学校开展的服务不能市场化和依托治疗机构。市政府创新机制成立非营利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配合政府各部门承担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完成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项目,采取“养事不养人”的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模式,保障学生近视防控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学校为阵地的市、区、校三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和督促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各区教育局负责区属学校工作的组织管理;各校负责班级工作的落实与督导学生家长落实家庭学生的视力健康管理;市视防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提供公益性服务,共建学校、家庭、市视防中心“三方共管”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网络。

  (五)监督评估与公益性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良性发展。市、区、校统一开展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杜绝商业与治疗机构入校重复检查和开展治疗方面的宣传,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市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不定期对市各相关部门、市视防中心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市教育局组织相关单位人员与市视防中心专业人员对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实行通报,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形成监督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明确学生近视防控为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定位,保障了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从源头规避供给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趋利性”现象。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卫生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视防中心作为实施主体,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实施。团市委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提供工作场地,公益服务经费纳入市教育每年专项经费预算,市财政局每年按专项经费预算拨付与管理,确保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公益性与市视防中心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实施全面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

  近视一旦产生很难逆转,近视防控工作必须从源头控制,要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建立融合多方位(预防、保健、康复)、多层次(生理、心理、社会)、多环节(学校、家长、学生)、多阶段(视力正常、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与规范。

  (一)构建学生视力健康教育体系,提升视力健康素养水平。以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为主线,针对不良视觉环境和行为,“重治轻防”的防控误区,广泛开展视力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网络与体验互动式教育、媒体宣传相互结合,建立立体的视力健康宣传教育体系。

  一是夯实市、区、校三级组织管理基础,编织了学校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教育的网络,巩固、健全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队伍。它不仅着眼于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力和积极性,也注重协调专业健康管理工作者、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支持性的环境。

  二是开展分类培训。从政策角度出发,对分管领导、校长进行培训,加强责任意识,引起高度重视;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对保健老师(健康教育辅导员)、专业技术人员、班主任进行培训,增强工作信心、传授防控方法;从健康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对学生视保员、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科学防控知识,支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

  三是编制宣传培训资料,确保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在市多学科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制了《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学校/家长手册》等系列手册,以及《学生近视与视力健康管理》DVD科教光盘、视力保健宣传画、眼保健操图等防近宣传培训资料,提供全市统一规范使用。

  四是多部门联合开展视力健康教育。营造整体社会氛围,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管理不留空档,给学生筑起更严密的“健康防护墙”,在市青少年宫社会教育阵地,创建了“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开展学生、家长体验式互动教育,并纳入学生假期“创新素质实践行”,每年假期服务学生家长等5万多名,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欢迎,通过互动教育,帮助家长掌握保护孩子视力健康的科学方法。

  五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视力健康教育。落实每学期一堂健康教育课,组织各类以视力健康促进与教育为主题的表演、演讲及板报制作,以及爱眼日“视力健康宣教行”等系列宣教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知识网络竞赛和电视竞赛,参与人数逾10万。视力健康知识题库成为各校普及视力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与团市委、卫生计生委联合开展社会广泛参与的视力健康公益讲座与咨询。与市级媒体开设《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航》、《武汉视窗》和《学生视力健康知识竞赛》、《视力保健百问百答》等专栏,成立学生视力健康小记者团,开展采访,制作视力健康行动系列微视频等多种宣教活动。

  通过系列视力健康教育活动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健康环境,倡导视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视力健康素养,转变“以治代管”的社会观念,促进了全社会视力健康管理自主行为。

  (二)建立“三项监测”体系,实施视力健康风险预警。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三项监测”体系,制定近视三色预警量化指标,实施风险预警。

  一是视觉环境监测预警。对学生视觉环境,包括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活动场所、作息制度,以及看电视、操作电脑的环境等进行科学监测,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进行监测预警,督促改进。

  二是视觉行为监测预警。对学生视觉行为,包括近距离用眼时间、坐姿、握笔姿势、户外活动、眼保健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等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并提出纠正影响视力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建议。

  三是从视力、眼屈光、眼生物和眼生理三个层面进行监测预警。一级视力监测预警。作为学校维护和促进学生视力健康的重要管理手段和提示家庭关注学生视力健康的基础信息。按教育部要求指导学校开展每学期2次裸眼视力监测,分析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视力健康变化状况,建立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为学生、班级、学校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与分级管理;二级动态眼屈光监测预警。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动态眼屈光监测,通过监测进行视力正常、不良分类,并及时反馈学校、班级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预警,抓住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的干预指导。三级设立眼屈光发育生物学近视预警监测公益服务点。提供眼屈光生长发育状况监测评估,让家长及时掌控学生眼屈光发育状况,对近视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对指标正常群体进行健康教育与日常管理,指标异常群体再做进一步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提前预防控制学生近视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实施深度视力健康管理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从深层次、个性化专项干预角度维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近年来我市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在以往监测工作基础之上,研究开发了智能化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制定了近视发生的风险管理方案,培训了大批学校校医,培养了近6000名学生视保员,健全了学校学生视力健康三项监测与风险预警管理的工作机制,为在2-3年内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全覆盖提供保障。

  (三)完善综合干预体系,加强早期预防控制。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单纯性近视眼绝大多数是由于后天不良的视觉环境和行为因素所导致。因此,在预防控制工作中,必须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

  我市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综合干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学校,开展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综合管理。

  一是视觉环境和行为干预。从硬件和软件上进一步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环境,减少学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加强阳光运动。市视防中心组建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督导队,根据每年监测结果,指导学校科学规范地开展班级学生视力健康的日常管理,督促家庭实施自主管理。及时改善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不良环境,矫正学生不良的用眼行为习惯,落实课间远眺,做好眼保健和课间操,开展阳光一小时运动与多种形式的健眼活动。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发放握笔器与新生防近家长信,配置矫姿课桌,抓住关键时期,矫正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在学校设立学生“视保员”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配合班主任,落实班级学生视力健康日常管理,引导学生视保员拥有自主管理视力健康的良好意识,实现健康“增权”,进而带动和影响同龄学生群体,塑造自主自律视力健康行为。对握笔姿势正确率、眼保健操规范度等学生视觉行为指标进行抽查与指导。每年假期前,以《告家长书》等方式提醒家长为孩子提供较好的视觉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视觉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眼发育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

  二是眼生理干预。以眼生理功能的专业训练为主体,家庭训练为巩固,日常锻炼为辅助,针对不同个体,通过深入监测检查,指导进行不同级别针对性的干预,提高眼生理功能,抵御眼轴异常增长。

  三是光学干预。指导学生、家庭正确认识不同光学干预方法,通过扩瞳验光与视功能精准检查,针对性实施光学保护和光学矫正,正确使用光学保护器具、科学配戴眼镜。

  (四)建立数字化动态管理体系,落实三方共管。逐步运用智能监测与数字化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建立以全市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为载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体系。

  一是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和追踪数据,形成动态、有效的电子信息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与应用规范,健全、用好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为针对性开展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依据。

  二是建立智能监测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反馈,加强档案数据分析应用,将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动态分析,跟踪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及时的信息与干预指导建议,以互动、提醒等方式,对学生不良用眼环境、行为习惯进行督导,对干预实施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管理。

  三是运用数据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对档案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个人、班级、学校、区、市学生视力健康分析报告,通过网络实现《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共享,用数据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促进自主维护健康行为。

  四是履行“三方共管”责任,落实学生视力健康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通过智能监测数字化管理系统,全程跟踪学生视力健康状况与干预管理执行情况,市视防中心指导学校、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动态状况进行针对性地管控,使工作环节上不出现“空档”。学校负责教育、学校日常管理,并负责督导家长负责履行家庭对孩子的视力健康责任;家庭负责落实学生在家的视力健康管理,及时主动采取个性化的视力健康管理行动;市视防中心负责技术服务与管理,指导学校与家庭科学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提供公益性基本服务和完善的专项技术服务,帮助持续维护学生视力健康。

  三、制订工作规范,促进群体和个体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协调发展

  (一)建立群体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工作规范。通过研究与实践,从视力健康管理学校建设,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的原则、内容、支持性环境、组织保障与公益服务等方面制订了规范,确保群体学生视力健康教育培训、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四项基本公益性服务的科学规范开展与推广。一是广泛开展学生视力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意识与素养,掌握科学的防控知识,促进自主健康行为,营造较好的学生视力健康环境。

  二是开展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学生视力健康状况的基本监测建档与风险预警,提供监测信息,指导进行及时地防控。

  三是加强日常视力健康管理,督导干预措施的科学规范实施。

  四是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学生视力健康状况与管理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为持续维护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

  (二)制订个体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工作规范。要提高学生视力健康水平,需解决个体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需求问题,战略前移,贯彻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理念,要以健康为中心的个体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作为补充。协调发展群体和个体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才能全面维护学生视力健康。

  武汉市依据大健康理念,以公共预防为主,与临床相结合,融合多学科,创建了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的孵化和示范基地,针对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填补社会普遍存在的终端处理导向单一化的服务弊端。在卫生等部门扶持下,市视防中心通过大量实践,建立了完善的个体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规范。在模式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推进公共预防向健康管理服务延伸提供了经验,通过几年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得到国家卫健委领导与专家的肯定。管理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四项服务体系的全面规范实施,发挥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和个体专项服务之间的互动效应,从服务供给侧推进学生近视防控与社会化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事业科学规范发展。

  四、研发智能监测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全面高效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市视防中心联合多方力量,在已建立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的探索,研发“智能监测与数字化视力健康管理系统”,经相关部门检验批准后开展实践应用。专家鉴定评估该系统安全、便捷、稳定,监测标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健康促进与教育功能良好,信息反馈全面及时,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代替传统的灯箱视力表与人工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运用该“系统”,可快速建立规范化学生视力健康基本档案;进一步开展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跟踪个人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与效果的落实情况;可运用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多点连续动态分析,为学生个人、班级、学校与家庭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并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与干预指导。为科学研究、动态状况监控、政府决策、干预指导、保障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循证性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为快速高效完成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监测与风险预警;为实施全周期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开启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社会的需求、民族的需求对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学生视力健康的环境还存在问题,采取健康行为的自主性还没形成,存在观念误区,但在“健康中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指引下的,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开启新时代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全覆盖的新征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生视力健康示范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环境,减少学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营造学生视力健康支持性环境,推进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全覆盖。

  二是加快智能监测数字化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高效实施学生视力健康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三是加快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加快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学生个体深度服务提供保障。

  四是加大先进模式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宣传,大力推广可复制的服务体系,使科学的学生近视防控理念和做法覆盖每一所学校,服务更多学生、家庭,为有效控制学生近视,促进学生视力健康发展,为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将“大健康”理念付诸实践,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强化各方责任,为学生视力健康提供支持性环境;必须坚持教育先行,营造视力健康文化,提供公益性基本服务,促进个人自主自律的健康行动;必须坚持社会参与,共建共享,通过各部门的政策支持,推动社会化个体专项服务科学规范发展,为学生视力健康提供较好的服务保障。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