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儿童电影工作

2018-12-25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 侯克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光辉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中国儿童电影四十年工作的概括总结。回顾儿童电影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影视教育工作前景,我们儿童电影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儿童电影工作是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中奋力崛起的。1981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儿童和少年工作座谈会,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和少年的健康成长,要求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下一代培养好,使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981年6月,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同志担任首任厂长,带领一批关心儿童事业的电影工作者,开启了新时期儿童电影事业的探索之路。1987年3月,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981年至2000年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独立创作了88部影片(含两部短片),其中《少年彭德怀》《人之初》《霹雳贝贝》《我的九月》《大气层消失》等众多作品成为中国儿童电影经典,不仅延续了中国儿童电影创作传统,还在儿童戏曲片、儿童科幻片等方面有探索性贡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共摄制了900余部儿童片,很多都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于1984年成立,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电影、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学会开展了广泛的儿童电影学术交流活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共计展映来自46个国家的390部优秀儿童影片,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儿童电影盛会。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于蓝同志带领儿童电影工作者,拓展工作领域,由拍电影向儿童电影发行放映和影视教育领域延伸。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当时教育部、广电部和文化部组成的跨部委工作机制“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作为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为优秀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推进全国影视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协委会”至今已经向全国中小学推荐38批次共471部优秀影片,20多年来,这些推荐片的播放对中小学影视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协委会”于2003年和2012年在上海和西安两次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促进了全国影视教育健康发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儿童电影工作进入法制化阶段。

  

  回顾四十年儿童电影工作,几个重要经验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儿童电影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必须高度重视。四十年来,儿童电影工作的每一个进步发展,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多次对儿童电影和影视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曾亲自关心指导儿童电影工作。只有坚持党对儿童电影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儿童电影工作当作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齐抓共管,儿童电影工作才能取得重大突破。从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电影局始终坚持对优秀儿童片创作的鼓励支持政策。2004年2月,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布《关于资助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影片的实施细则》,规定每年计划资助优秀儿童影片10部,每部40~80万,有力促进了儿童电影的发展。

  其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儿童电影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小培养“红色基因”,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这是儿童电影创作的头等大事。四十年来,中国电影人拍摄了《少年彭德怀》、《我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青少年时期故事)、《少年邓恩铭》、《风雨故园》(鲁迅少年故事)、《少年雷锋》、《孙文少年行》、《人之初》(聂耳少年故事)、《星海》(冼星海少年故事)等一大批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革命先烈故事,为中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再次,艺术质量是儿童电影的灵魂,儿童电影工作者必须以美育工作为己任,坚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趣味,努力把电影艺术精品奉献给孩子们。电影是视听艺术,是广大少年儿童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儿童电影工作者必须奉献精品力作,才能达到用电影艺术形式开展美育工作的作用。四十年来,中国儿童电影人积极发挥创作潜能,拍摄的《霹雳贝贝》《我和我的同学们》《豆蔻年华》《哦,香雪》《普莱维梯彻彻公司》《大气层消失》《我的九月》《天籁梦想》《旋风女队》等优秀儿童片,不仅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在国际上也获得多项大奖,为中国电影争得了荣誉。

  最后,儿童电影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我们处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接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少年儿童是个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儿童电影的艺术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艺术内容形式的创新,只有新颖的故事和创新的叙述,才能给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们带来新体验,才能引起他们的观赏兴趣。儿童电影必须坚持寓教于乐,必须把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转化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看电影,受到深刻的教育。另一方面,儿童电影的传播方式也必须创新,发行放映形式也要创新,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是电影传播的最新手段,也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媒体,儿童电影工作必须重视新媒体新形式,把“最后一公里”的传播渠道打通,让少年儿童更便利地看到儿童电影。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把影视教育工作提升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新高度,令人欢欣鼓舞。儿童电影亟待大发展、大繁荣,适应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在电影的创作与发行放映两个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才能完成“指导意见”中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儿童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是影视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电影界推出一大批优秀儿童片才能适应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全国儿童电影年产量在40~50部左右,应该说数量足够,但优秀作品、艺术质量高、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儿童电影还是凤毛麟角,无法满足广泛开展影视教育的需要。提高儿童电影创作质量需要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编导者专业素质。优秀儿童片创作除了需要电影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中小学教育理念和基本方法。热爱孩子、了解少年儿童生活是创作好儿童电影的必要前提。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儿童电影专业人员流失直接导致了艺术水准下降,儿童电影专业创作生产厂家销声匿迹,造成了创作生产题材重复、艺术质量在低水平徘徊。提高儿童电影艺术质量是当务之急,建设儿童电影创作专业队伍是长久之策。

  其次,迅速有效地建立儿童电影发行放映渠道,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确保影视教育目标全面实现。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电影商业市场获得了充分发展,但儿童电影放映却一直无法得到保障。家长带孩子去影院的机会不多,学校也不组织学生去商业影院看电影。因此,作为企业的电影院,无法为少年儿童排片,在商业市场上,儿童片踪迹难寻,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电影市场化改革的“被遗忘的角落”。影院不愿排片,制片厂家难于得到回报,儿童电影有行无市的恶性循环局面必须得到彻底扭转。中小学影视教育一方面要建立校园放映机制,把校内通过电视、互联网和流动放映看电影作为影视教育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要开展校企联手,建立在商业影院为中小学生放映电影的有效机制,让少年儿童可以低价观影,享受电影产业发展成果。“两条腿走路”是中小学影视教育学生观影机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外影视教育的成功经验。

  最后,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影视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加快儿童电影“供给侧改革”,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内容创作方面,由于电影制片业已经下放各省市管理,国家层面原有对儿童片的资助政策操作难度加大,随着产业发展,原有的资助资金总量也明显不够,出台新的儿童片资助政策迫在眉睫。在发行放映环节,对于具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经“协委会”推荐的影片应该建立政府采购机制,集中采购推荐片电视、互联网播映权和流动放映、商业影院二轮放映版权,改变学校看不到推荐片的局面。地方政府和学校在公用经费支出中,建立影视教育专项,保证课堂教学需要。

  做好新时代影视教育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儿童电影是影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儿童电影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