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些地方有实招

2019-04-02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从2011年起,宁夏针对历史遗留的民办转公办教师数量多、年龄偏大等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3年共有6155名教师退出教学岗位,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年轻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玲说。近日,教育部在江西南昌举行“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通渭县分别作了经验分享。

  2018年,宁夏所有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以省为单位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其中,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成为宁夏积累的重要经验。

  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安置及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近10年来,宁夏累计补充教师2.5万余名,数量占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37%。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也由10年前的45岁下降到了39岁。于2013年开始实施的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累计为宁夏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1400名,重点解决了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

  宁夏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每两年对各市、县(区)中小学编制核定调整一次。2015年以来,全区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近4000名。

  甘肃省通渭县是全国深度贫困县。该县把“全面改薄”作为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的重大民生工程,以此解决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

  通渭县委书记邵志刚介绍,“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通渭城区先后无偿划拨土地360余亩,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多渠道筹措全面改薄配套资金4450万元,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新建维修校舍12.22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4.48万平方米。

  “我们的思路是,坚持城乡统筹,城区扩容增位与乡镇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改善条件同步并进。”邵志刚介绍,在通渭县城区,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所,新增学位6500个,有效化解了大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在农村,改建乡村寄宿制学校36所,投入400多万元,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购置饮水设施、学生用床,大力改善食宿、如厕等条件,满足师生基本生活需求。(本报记者 王家源 徐光明 甘甜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