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马伟明:制胜深蓝

2019-08-0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马伟明

  在军迷圈里,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是个“网红”。他每次露面,不是有重磅消息公布,就是会从侧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得外媒猜测纷纷。

  在“深蓝”领域,马伟明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专家。他在舰船动力和电气工程方面几十年的艰苦攻关,使我国海军舰艇拥有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在电磁弹射、全电力推进系统等先进军事技术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让我国在这些领域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的指导下,马伟明用仅有的3.5万元,制造出两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6年里,实验记录堆满了大半间屋子,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马伟明和同事们成功研制出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电磁弹射技术是航母的一项核心技术,美国在这项技术的研制上总共花了21年、耗资32亿美元。马伟明团队利用在电气工程装备研制方面长期的技术积累,成功研制出了小型样机,拿下关键技术。在攻克了基础理论的难关后,几年间,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上取得集群式突破,全面推动了我国武器发展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

  在该技术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抚摸着样机泣不成声。曾经,我国海军从来都是“跟跑者”。1980年,在参观美国的航母时,“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将军留下了那张广为流传的照片:64岁的刘华清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听美方人员介绍,满脸羡慕。

  三十多年后,中国迎来了自己的航母时代。从近海到深蓝背后,马伟明等一批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追赶的正是那踮起脚跟的差距。

  30年,从5个人的研究小组,到今天百人的研究团队,马伟明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瞄准的大多是国人尚未涉及的技术“无人区”。而面对成绩和荣誉,马伟明向来都是绕着走。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马伟明俯下身子给学生们“打工”,为年轻人出想法、经费、课题,让他们在重大课题中施展才华,而近10年来,他却从未在自己领衔的科研成果报奖时署名。团队培养出的400多名学生,不少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用马伟明自己的话说,他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报记者 王家源)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